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档案上是这些不为人知的名字:钱青子(4个月)、毛小妹(1岁)、苏杏子(8个月)、毛来弟(1岁7个月)……时至今天,名单上的百名婴儿已经是五十六七岁的老人了,当年的百名芜湖孤儿如今欲寻亲,而至今找到亲人的仅有二十余人。
本报与《青岛早报》联合,欲为青岛的百名芜湖籍孤儿寻找当年的家庭。
半世纪前的水灾
青岛文史专家鲁海曾经亲眼见过当年那些芜湖籍孤儿从儿童福利院抱回的情景。在他家旁边的两户邻居家里,就生活着两名这样的江南孤儿,邻居们对两人的身世心知肚明,但大家至今仍然回避谈论这个话题,已经年近花甲的他们,有的仍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青岛市档案馆存档文件《青岛市接领芜湖市婴儿抚养与开展领养工作的报告》里详细列举了当年从芜湖接领回岛城的百名婴儿的姓名、性别和年龄。
“不知道有多少芜湖孤儿来这里查询过报告。”主持寻亲的《青岛早报》记者黄飞说。
当年芜湖市发生水灾,大量婴儿被送进孤儿院,而青岛民政部门当年的任务是接领其中100名婴儿,并为他们寻找到一个家。
为了接领孤儿,民政部门从1955年1月下旬开始配备人员,训练保育员,准备物品用具,并联系卫生人员同行。当年2月25日,由50名保育员、5名干部、1名医生和3名护士组成的队伍前往芜湖市,并在3月7日带回了100名婴儿。
百名婴儿的转移路
“这批婴儿身体一般较弱,年龄小,缺乏营养,受各种疾病的侵袭,严重威胁着婴儿的性命和健康。”这篇报告中如此描述来青岛的这批婴儿。
当时,经过医护人员的反复细致体检,这些婴儿中患有麻疹、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症支气管炎、气喘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占到了62%,疥疮湿疹的占到了12%,消化不良肠炎的占到了7%。
被接来青岛百名芜湖婴儿中,有62%的孤儿病情严重,其中3名婴儿因为病情太重,最终不幸夭折。
对比后面的名册,记者发现这100名婴儿中只有5名男婴,其余全都是女婴。
“有抚养能力、无恶性传染病、是劳动人民且不虐待婴儿。”在这份报告中,列出了当年收养婴儿的3个条件,民政部门发出了号召,很多青岛爱心人士都提交了申请。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58名恢复健康的婴儿被收养,稳定的收入足以给婴幼儿一个温暖的家。
寻亲路漫漫
1957年出生的焦丽娜正是百名芜湖孤儿其中之一。1958年9月焦丽娜从芜湖福利院转移到青岛,随后被收养并改名为焦丽娜。
现在焦丽娜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的女儿也长大成人参加工作了,退休后被返聘到单位工作,已是92岁高龄的养母身体还算硬朗。
2011年,她终于在二姑的口中得到验证,她确实是父母抱养的,来自安徽芜湖,最终她从派出所找到了迁移证,才知道自己原名叫何青东。“在青岛像我这样的人很多,也很希望去芜湖看一下出生地的面貌。”焦丽娜说。
“至今仅有二十余人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安徽家庭主动联系的很少,是至今很多孤儿找不到亲人的重要原因。”黄飞说。
类似于焦丽娜情况的芜湖孤儿,还有很多。本报与《青岛早报》联合寻亲,希望芜湖及安徽全省其它地区的知情者和希望寻亲的家庭,拨打寻亲热线0551-5223760,讲述您所知道的江南孤儿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