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 最近,一家名为世界纪录协会公布的“世界上含景点名称最多的歌曲”“世界最多人同吃陵水酸粉”等一系列世界纪录,引来人们质疑。记者调查发现,这家境外机构借助“世界纪录”光环,通过巧立名目、偷换概念,形成了一种山寨“世界纪录”的加工程序,即所谓“认证收钱、申请得利”的商业模式,结果令其“世界纪录”大为贬值。
敢当世人之面,变造“世界纪录”?
记者今年4月在湖南沅陵县采访时,现场见证了“世界最大茶圣陆羽头像茶叶画”的认证过程。经这家机构高级认证官张健现场从茶叶画像的两边测量后,当即宣读整幅茶叶画像共用绿茶鲜叶1188斤、黑砖茶1008块和碣滩凝春茶588听,面积为174.42平方米,并宣布作画者创下该机构认证的“世界纪录”。
面对这一“世界纪录”,有的观众喃喃自语,“给我一天时间和材料,我能摆出一张更大的画像”。不少现场观众甚至发现,组成画框的茶盒竟是空盒。“原以为创造“世界纪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看来创造“世界纪录”并不困难。”长沙市民廖婷婷说。
在世界纪录协会网站上,“世界上刺绣针数最多的书法鞋垫”“世界第一位把“寿”字用“马到成功”写成书法作品的人”“世界上最长的湿地风景画”等各类“世界纪录”比比皆是。一些被采访市民表示,“按照这样的思路,每个人好好寻思,把名目“变造”一番,好像都能申请到“世界纪录”。”
类似打着“基尼斯”或“切尼斯”名义的世界纪录或中国之最的内地认证机构有好几家,目前各类名目的纪录认证,互相之间并不认可,而是自成体系。记者调查发现,在充斥着600多个“世界纪录”的世界纪录协会网站上,完全看不到外国挑战者的身影,所有的纪录创造者均为中国人。
宁要“世界纪录”,勿要“拜金纪录”
尽管世界纪录协会打出“免费申请”的旗号,可记者了解到,申请免费不等于其他免费,从1823元的普通认证到9823元的认证师现场认证,并不免费,有其他商业需求另加5000元,如果聘请外国认证师出席,费用更高。
这家机构网站称,申请该机构的“世界纪录”,可以“使您自身或您的项目增值,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及“吸引世界关注的目光,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等。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世界纪录”及“中国之最”,已成为不少企业产品营销、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一些企业为自己的产品申请“世界纪录”,以此促进产品销售。
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活动策划人员表示,“普通的商业活动难以获得好的宣传效果,但“世界纪录”的噱头总能引来不少关注。”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龚艳萍说,正是商业炒作的心态,造就了“世界纪录”的“国王新衣”。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表示,这种“山寨”性质的世界纪录认证,不是为了创造“世界纪录”,而是利用“世界纪录”名号博取潜在商业效益,已经沦为“拜金纪录”。
专家表示,中国本土认证“世界纪录”“中国之最”本来无可厚非,但不能沦为荒唐的商业表演秀,应该严格把关认证资格和挑战水平,用真正有价值的世界纪录认证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