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理财顾问原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位50岁的市民,希望马上退休,并在退休后要支出每月不低于3000元的购买力,那么按照通胀率为3%、平均寿命为80岁来算,至少需要准备179万元。(7月17日《南方都市报》)
随着延迟退休话题的热议,养老问题成为举国舆论焦点。养老基金的巨额窟窿尚在袭扰民众的心,“至少准备179万”的养老算题又狠狠地撞了蚁民的腰。60后们,你攒够179万了吗?这多少让人觉得沮丧。许多人郁闷地说:我一辈子不吃不喝也难以攒够这些钱,如此,拿什么来度过余年。
巨额养老花费,成了一道无法规避的社会难题。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而准备好179万元再退休的命题,则是民生不能承受之重。60后一代可谓命运多舛的一代,他们经历了文革动乱、国企改制、下岗再就业、养老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能赶上的动荡全赶上了。到了临退休的时候,却又不得不面对养老金亏空、退休年龄可能延迟等尴尬,“至少179万”的养老金储备规模,更让多少人黯然神伤。
179万的数字到底合理与否,在学术意义上,这道题没有答案。我们永远都只能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预测”未来,而不能真正地“预知”。所以,在社会变革如此迅猛的当下,试图一眼看穿30年光阴的想法并不靠谱。只是,对于叵测未来的畏惧,使得我们在这个话题上陷入了深深的执拗。所以,对于“179万养老”话题的讨论,只是民众生存焦虑的一次集中宣泄而已,这与数字大小无关,只关乎生存的思索。
储备“过冬粮食”,不仅是职工个人养老的问题,更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对于多数临近退休的60后群体来说,CPI涨幅的大小、退休金的多寡或许不是最重要的,养老体制不公的焦虑更甚于此。巴菲特只有一个,依靠投资、理财获得富足的老年生活,这是多么玄乎的忽悠。会理财当然可以富足,但仅靠养老金也应该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这才是应有的养老生态。
另外,养老不是一个孤立的命题,而是诸多社会问题中的一环。要想抹平养老金的巨大缺口,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一是继续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以GDP、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的增幅为目标,让居民收入向其“看齐”,应该成为今后重要的改革内容。二是提高工资性收入占GDP比例。据测算,我国工资收入占GDP比例仅为8%,而欧美国家最高可达55%,在这方面亟需加大改革力度。另外,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标准,通过收入分配的不断合理化,纾解日益严重的养老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