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出国考察,关键要考察到真货
景区争相上市让旅游 离公益越来越远
非常道
“北大校长十一助理”,多乎哉?
“高富帅”火海救人 背后的富二代教育启示
游客浪费厕纸心理探微
3上一篇 2012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游客浪费厕纸心理探微

钱兆成
 

端午小长假,一些来青岛旅游的游客发现,岛城前海一线一些景区的公厕有了免费卫生纸。但6月24日下午记者在青岛前海五四广场东侧一间公厕看到,一盘270米长的卫生纸仅剩四分之一,有的游客使用很是浪费,如厕完临走还扯上一段放在包里带走,前后不到半小时卫生纸又少了一半。(7月4日《大众日报》)

常言道: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厕纸虽小,但浪费厕纸这样的小事几乎天天在发生,问题并不仅仅止于端午小长假的青岛。

问题的原因在哪里?笔者以为,首先,说明公民行为训练的缺乏。浪费厕纸事小,折射的道德建设困境事大。一味地重灌输轻养成、重理论教育轻行为训练是公民道德建设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笔者相信景区的现场肯定少不了诸如“爱护公共物品是美德”之类的生硬宣传标语,但灌输过后,几乎没有效果。为何?笔者以为其一,这是一种应急反应,这种行为是对长期公共配套设施缺乏交学费,更是对道德灌输的失败交学费。

其次,缺乏认同感。青岛是个美丽的城市,尤其是它那靓丽的海岸线,犹如给这座美丽的城市镶上了一道金边。不过,景区主要是为游客服务的,游客来青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饱览岛城大好景色,而谈起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则显得过于牵强。

虽然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多元的社会,但是地域概念还是根植于人心。而公民道德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从认识上讲,地域观念阻碍了人们对游览景区的道德感升华,更多的游客认为自身是过客而不是主人,并且疯涨的景区门票更让这种认同感荡然无存,高票价下,导致许多游客将浪费景区公共物品的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过于单一化是问题的重要原因。厕纸虽小,但也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单一的政府供给制度,导致此类物品“无主化”倾向加剧。看管此类物品自然要增加公共支出,显然有可能陷入得不偿失的境地。笔者认为,由于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不同,因而公共物品可采用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机制联合供给。只有建立复合的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机制,才能避免厕纸之类的公共物品沦为“无主物品”,才能够实现其充分有效供给与可持续发展。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