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过往的安徽金融财富20年
2012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成长不只是一个传说
回溯过往的安徽金融财富20年

记者 邹传科/文 倪路/图
 

1992~2012的二十年是星报的一个整数坐标点。1992~2012的二十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扬帆驶向市场经济辽阔海洋的二十年,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也在改革中发展壮大。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梳理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梳理不同时期的重大金融事件,体会改革之路的澎湃,触摸经济脉搏的激荡。温故而知新,只有铭记历史,站在历史者的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那么,请和本报一起来回溯这过往的安徽金融财富20年吧!

银行篇:同台竞技多元化格局

1992-2012的二十年,伴随着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银行业也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1992年,省人民银行融资中心、各专业银行和各地市及部分县组成网络的资金市场基本形成;1995年,安徽第一个外资金融机构诞生;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正式与农业银行脱钩;1997年,四个城市商业银行正式挂牌开业……进入90年代,我省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2000年以来,随着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步开放,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格局被逐步打破,安徽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进入2010年,对于安徽来说,最重要的热词之一莫过于“皖江示范区”。而随着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诸如九江银行、华夏银行等外埠银行开始“抢滩”安徽红利。在省外银行大军纷至沓来的同时,我省银行业也揭开了“开疆辟土”的大幕,开始向农村延伸、向经济薄弱地区延伸。

根据央行刚刚发布的2011年安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我省共有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等12大类2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设有7690个营业网点,服务触角延伸到全省的每一个城区和乡镇。

中国银监会安徽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既发钞票,又办理商业银行业务的“大一统”局面,到央行、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同台竞技的多元化格局,安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保险篇:群雄争霸赛震动江淮

据了解,自1979年保险业的重新恢复、保险市场的开放和分业经营以来,使我省保险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保险保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将我国改革开放推向崭新阶段,我国保险业也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也加速了我省保险业的发展。

我省用了20多年的时间于2003年保费跨越了百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200亿元,2008年逼近300亿元,2009年达到357.2亿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以新口径统计,全省保费收入432.3亿元,同比增长8.0%。根据央行刚刚发布的2011年安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省各类保险公司省级分支机构4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家,保费规模居全国第12位;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分别达37家、3家、1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保险营销员分别达3691家和106423人。

而随着众多险商的争相入驻,也让省内的保险行业从价格战到服务站“硝烟弥漫”。2010年,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安徽,为我省保险军团添了一股新生力量,而这只是安徽几十家保险公司的一员。谈及进驻安徽的原因,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继用了一句话来解释:“资本逐利而往”。为什么几十家险商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向安徽?安徽保监局局长胡皖认为,保险公司纷纷抢驻安徽,除了看重安徽的区位和人才优势外,也与全省保险业的快速成长密不可分。

资本篇:异地券商加紧布阵步伐

省城的何女士是一位有着16年股龄的老股民,她最早听说股票是在1992年,知道有不少人“去排队买股票”。1996年,在朋友的带动下,何女士进入股海,十几年来,她身边不少朋友从最初“不知道股票长啥样子”,到今天多多少少都持有股票或基金。的确,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日益壮大,不仅大量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从股市上筹集到发展资金,“股票”、“基金”也成为与老百姓生活关联度十分高的名词。

对于证券市场来说,1992年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这一年的10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成立了,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全国性市场由此形成并初步发展。1994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诞生;1998年,首批证券投资基金启动;2005年,股改启动;2006年,中国金融全面对外开放……这些正是中国金融改革20年的轨迹,也同样代表了安徽金融财富变迁20年的图谱。

而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安徽省证券业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证券市场体系,直接融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根据央行发布的2011年安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1年末,全省共有证券经营网点154家,较上年增加24家;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证券市场融资功能显著增强,2011年末,全省上市公司共有77家;全年股票和公司债券类合计融资358.4亿元,居中部第1。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异地券商也加紧了“布阵”安徽的步伐。

展望篇: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预计,“十二五”期间,安徽的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这对安徽来说可能是个新的拐点,意味着安徽从欠发达地区进入中等发达地区,而随着安徽的升级,老百姓可能会更关注自身的财产、人身安全,这也是保险、银行等现代服务业的良机。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皖北、大别山、皖南等地区加快发展,蕴含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安徽保监局“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保费收入要达到1200亿元,保险密度超过1600元/人,让保险业更好地发挥“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正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从强国到富民的转型,是“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如果“富民”的目标真能实现,那么保险业的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公开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实现资本市场融资728.54亿元,相当于全省前13家股票筹资额的2.36倍;全省证券化率由2005年的15.58%跃升至46.67%。“到十二五末,安徽要实现GDP和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这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撑”,安徽证监局局长方向瑜表示。根据我省提出的金融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将增加到100家以上,资本市场累计融资数额达到1800亿元左右。

新闻链接:透过纷繁的数据看历史瞬间

1993年12月,汇改之路开启,奠定了浮动汇率制的基础。

1994年,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标志着政策性银行体系基本框架建立。

1999年,信达、东方、华融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处置划转银行不良贷款,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开始履行对外开放的承诺。

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3年9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启动。

2005年4月,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资本市场领域的“双轨制”逐渐得以纠正。

2008年,货币政策实现“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向。

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板。

2011年8月17日,中央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