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电影的1、3、4
草根文化也有春天
3上一篇 2012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草根文化也有春天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电系主任张阳谈微电影
实习生 马明新 记者 朱玉婷
 

作为传统电影和网络视频短片结合的衍生物,微电影火了。仅仅去年,就有多部微电影作品问世。从精英人士到草根大众都拿起手中的机器,开始记录生活、捕捉精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青春与情感是永恒的主题。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电系主任张阳建议,年轻人更应该注重对于社会的认识与思考。对于这种带有草根文化性质的艺术形式,张阳表示,草根文化也有春天。

要把青春的影像投射到社会的坐标上

记者(以下简称记):微电影作为互联网上的新兴传播媒介,如今受到热捧。那么您是如何定义微电影的?

张阳(以下简称张):微电影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我的理解是基于新媒体传播平台和数字制作技术的发展而来的低成本小制作的影像短剧。

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微电影并参与进来,用手中的机器记录着自己的故事。青春里的爱情、奋斗几乎成了年轻人微电影的主题,为什么微电影更多地是选择关于青春的题材?

张:微电影内容其实很广泛,或者说它可以很广泛,关于青春的选题是表现得最多的题材。近年来随着数字视频技术发展和普及速度的加快,影像创作的门槛在降低,数字摄像机、单反相机、基本的编辑软件,再加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就可以进行影像的创作和传播。年轻人思维活跃,最关注的又恰恰是关于自身的题材,青春题材是他们最熟悉的题材,成为表现最多的题材就顺理成章。

这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微电影创作的一个需要注意的趋势,那就是,年轻人的思考角度要更开阔一些,要注重对于社会的认识与思考,而不仅仅囿于自己的感情世界,要把青春的影像投射到社会的坐标上。

打破“精英”与“草根”的界限

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微电影这种形式去记录?它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张:微电影也好,微博也罢,都是小成本的创作和传播,如果微博是心情日志的话,那么微电影就是心情影像,用影像写出自己的心情日记。

微电影的特点就是制作成本低、题材限制少,易于新媒体的传播,它打破了传统影像创作中的“精英”与“草根”的界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影像来表达自己对于影像的理解和对于自身思考的问题的理解,它是一种现代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草根文化现象。

记:易操作、成本低、传播方便……微电影创作与生俱来就呈现出一定的草根性,那么微电影是否能拥有更加深远的文化价值?

张:任何一个文化我觉得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草根的特征决定了微电影会发出草根的声音,它表明了草根阶层在新媒体时代获得了话语权,这个话语权保证了它至少获得了传播更深远的文化价值的基础。

至少在今天,微电影作为草根文化的一个代表,在传统影像的夹缝里生存壮大起来就已经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草根文化也有春天,有朝一日它或许也会成为主流的文化。

二十一世纪是影像的时代

记:微电影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为年轻影视爱好者提供表达的平台,它背后的盈利模式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商家也开始运用微电影进行宣传。有人说,微电影是广告的高级形式,对于这种说法,您怎样看待?

张:微电影低成本低门槛,但不等于没有门槛,它也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商家所考虑的是性价比最高的传播手段,对于目标人群是年轻人的商家来说正好各取所需,在不影响影像整体风格的前提下,植入一下又何妨?话说回来,如果把广告也做成微电影,它的传播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微电影是要讲故事的,广告故事应该比硬广告要来得更容易接受些吧。胡编乱造生拉硬扯的故事观众是不爱看的,鼠标和指头就能说明这个故事的好与坏。

记:相比传统电影而言,您认为微电影在时下最显著的优势有哪些?

张:毫无疑问,低成本制作、传播方式的多样性、题材的丰富性和简洁的内容表达是它最显著的优势。

记:预测一下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我想,微电影的生命掌握在年轻人和新媒体手中,二十一世纪是影像的时代,微电影肯定会有生命力的,因为年轻人是个庞大的制作传播群体。经过微电影的熏陶,这群年轻人将来或许就成为真正的电影人。至于它的生命力有多长,就看它能否处理好题材的选择,能否提高制作的水平,能否处理好它的盈利模式。

至于说到现在电影专业人士进入到微电影的创作队伍,我想,与其抢食,不如分食。各做各的,大制作的投入不符合微电影的特点,姑且把它称之为小电影吧。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