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成功发射,在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有人或许会问: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来,我们都收获了什么? 据新华社
空间技术成果走进千家万户
一碗方便面的蔬菜包,源自航天员食品中的脱水菜;而各类时髦的运动鞋,其“中空吹塑成型”的制造技术,源自航天服……载人航天技术,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处处渗透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
当你手持遥控器在几十个频道间不停地选择电视节目时,当你收听天气预报时,当你打电话或者上网时,你已经在享受来自卫星的服务了。而你餐桌上可口的菜品、生病时服用的药品,都可能有太空背景。
“神九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较长,将检验航天员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的成果,部分成果或可造福长期卧床的病人,具有很高的民用价值。”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的一席话,揭示了太空生命科学试验的巨大潜力。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认为,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太空生命科学试验,可以发明和制造出新的药品造福于人类。
相关产业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21元的回报——这是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评估结果。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运行的头10年里发现了10个稀有金属矿和117个油脉,其价值远远超过空间站的全部研制和维护费用。更为典型的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实施,带动了美国计算机、超高强度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等领域的一大批新兴科技工业群体的出现,其派生出来的上千种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上世纪后20年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方面服务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航天技术为传统石化、机电、能源、交通、纺织、医药等10多个产业,研制生产了急需的工业工程控制系统、微机数控系统和其他各种仪器设备,为半导体、电子、原材料、仪器仪表工业提供了发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