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世界环境日”,记者从滁州环保部门获悉,去年滁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达360天。徜徉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些绝非偶然。除了环保部门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近日,滁州就有这样一位“鸟迷”林场场长,在经济利益面前,毅然放下割向大树的油锯,为两万多只鹭鸟留下“家园”。
鹭鸟孵蛋“逼退”油锯
在滁州西北的大柳林场内,有一片由马尾松和乌桕组成的面积达100多亩的混交林。马尾松一般三十年方可成材;乌桕作为城市绿化树种,五六年便可移植以获取经济效益。相比之下,种植乌桕在经济上划算得多。去年,大柳林场决定砍除4万多棵马尾松,为乌桕生长提供宽松环境。今年春节过后,《林木采伐许可证》批准下来,林场准备了采伐工具,安排伐木工人,准备采伐。
4月下旬的一天,根据采伐进度安排,伐木工带着油锯进山开始采伐。马尾松一棵棵倒下,但正干得起劲的伐木工突然停下。原来,前方一棵棵马尾松树上,支着一个个鸟巢。一位伐木工把油锯一丢,掏出手机拨通林场场长刘绪友的电话:“树上都是鸟巢,好多大鸟在抱窝(孵小鸟),怎么办?”刘绪友果断下令停止采伐:“先不要锯了,等我去看看。”
“窝里全是鸟蛋,那时候正是鹭鸟产卵、孵蛋的季节。到达现场后,我让工人们把锯子带走,这片林子的伐木作业就此停止。”回忆当时的情景,刘绪友说。
在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之间,一个林场场长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与刘绪友作为鸟类专家身份不无关系。刘绪友对鸟类的生活习性特别熟悉,对鸟类很有感情。根据观察和推算,刘绪友告诉记者,这100多亩山林中,大大小小生活的鹭鸟,不下2万只。它们以附近几个水库里的鱼虾为食,以大柳林场为家。4月初开始从南方飞来,9月份飞回,最远可达越南境内。
记者探访”鹭鸟之家”
现在,这片林子里的鹭鸟怎么样了?
日前,沿着崎岖的山路,记者走进了大柳林场。早在远处,“咕……咯……”的鸟叫声已不绝于耳,鱼腥味也越来越浓,树木枝干上遍布白色漆状物质。刘绪友介绍,鱼腥味重,因为鹭鸟以小鱼小虾为食;白漆状物质,其实是鹭鸟的粪便。
靠近一条路边的林地,早期被砍伐的部分马尾松只剩下露出地表的树根;独占阳光和营养,乌桕苗长势喜人,尤为健壮。离开山道走进树林,五十米开外,是未被砍伐的马尾松的天下,能带来较好经济效益的乌桕,长势则受到影响。钻进马尾松林,头顶遍是大鸟盘旋;一个个鸟巢支在枝杈上,一只只小鸟探出脑袋,惊讶地“审视”着记者。地上,除了白色的鸟粪外,鸟的蛋壳和鱼虾尸体随处可见。
鸟巢很密,记者观察的那片树林,几乎每两三棵树上就有一个鸟巢,每个巢里都有三四只鹭鸟。小小的雏鸟,有的已展翅高飞,有的正跃跃欲试,非常可爱。
如今,这片林地依旧郁郁葱葱。成为2万多只鹭鸟的快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