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广义上,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截至2011年6月,《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已增至936项。中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已达41项,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我省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已经成功入选,大运河也正走在“申遗”的道路上。
大运河申遗:链接皖北的历史与未来
保存完好的柳孜古运码头、古旧沧桑的唐代沉船、韵味犹存的运河故道……1400余年间的兴盛与衰败,静默在一条河流之中。隋唐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国古代工程奇迹之一,而早在1987年长城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大运河也在“申遗”的道路上奔忙着。
这一次,透过这些重见天日的运河遗迹,也许“申遗”会让这个已经模糊在岁月中的人间奇迹多一些清晰的显影。 朱玉婷
一波三折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2007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2年年底,完成申遗文本的编制与上报;
2013年,将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
2014年,争取通过世界遗产大会审议;
……
这是一张大运河申遗时刻表,这些时间点将隋唐大运河和世界遗产联系得更近了。而事实上,起初隋唐大运河并没有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张宏明告诉我们,最初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单的是京杭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比京杭大运河历史更悠久,长度更长,发掘、保护难度也更大。”张宏明介绍说,和其他申请世遗的项目相比,隋唐大运河属于遗址型,可展示的不多。
2006年5月和2007年12月,全国政协分别组成以陈奎元和许匡迪副主席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大运河考察团,分别沿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考察,随后向国家文物局提出将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一起以“中国大运河”的名义申遗的建议,得到采纳。
至此,隋唐大运河才被正式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八省联手走在“申遗”路上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对大运河文化做了千古评论。静静绵延的大运河故道说不尽春秋千古事。
十多年前的一次挖掘,打破了柳孜的平静,将这座皖北小村庄和承载着数千年历史沧桑的隋唐大运河联系了起来。隋唐大运河流经皖北,绵延180多公里,其中,宿州140公里,淮北41.5公里,已探明的境内运河河道遗址达135公里。
这一次,安徽正和其他8个省份的30多座城市联手奔走在“申遗”之路上。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132个遗产点中我省有4个遗产点,分别是柳孜运河码头遗址、柳孜镇遗址、花石纲遗址和濉溪县百善镇运河河道遗址剖面。 43段河道中我省有4段,分别是汴河遗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码头段、汴河遗址宿州段、汴河安徽泗县-江苏泗洪段和淮河口段。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展示文化的窗口
在濉溪县百善镇的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以码头为中心,已经建起了古色古香、黛瓦粉墙的“保护墙”,对柳孜运河遗址进行了原址保护,墙上对大运河历史演变、柳孜运河码头发掘、保护等有详细介绍。
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隋唐大运河的历史沧桑,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不可不去。这也是隋唐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向世人展示它厚重历史的重要窗口。
淮北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韩海林告诉我们,1999年“大运河柳孜遗址”科学考古发掘举世瞩目,出土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保护好这些丰富的馆藏文物,淮北市建立了这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博物馆。
馆内按1∶1的比例还原了柳孜码头遗址,并陈列了发掘出的古船和瓷器等文物。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一楼常设隋、唐、五代瓷器厅,运河遗韵厅,宋、金、元代瓷器厅等展厅。
之所以以大运河命名,韩海林向我们讲述了馆名的由来:“2007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前往博物馆考察,看到大量精美的瓷器、保存完好的古船、复原的石构码头,单局长当即表示国家文物局将大力支持淮北市博物馆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馆名。最终,大家一致意见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委员会主任委员罗哲文老先生题写馆名,在大家的帮助下,2008年罗老欣然题写‘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名。”
泗县境内有段“活运河”
在我省宿州的泗县境内有一段“活运河”在静静流淌,这条总长度为28公里的隋唐运河故道,如今仍有灌溉之用。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申遗办副主任、文物管理所所长韩三华告诉我们,当地老百姓会沿河盖房,这样就会产生垃圾污染。“不过,跟他们说明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自觉拆除在河边的违章建筑。”
“有些开发商不清楚大运河的流向,没有避开而建设。”韩三华说道,“2007年初,勘探人员在宿州市老城区内发现了著名的宋代码头遗址,为了保护这座遗址,立即停止遗址附近的城市建设,最后市政府和开发商进行协调,妥善解决。”
“南看黄山,北看运河。”在韩三华和许许多多宿州人的心里,大运河“申遗”这件事的意义非比寻常。
世界遗产之历史渊源
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但可能会淹没尼罗河河谷里的珍贵古迹。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50多个国家集资4千万美元,成功地保护了这些世界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世界遗产的协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参与国家最多的公约。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召开会议,评审世界文化遗产。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是跟《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并列的项目,一般也被当做世界遗产的整体内容。
申遗:让梦想照进现实
继1990年、1999年,安徽黄山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分别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大运河如今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再次让江淮儿女备感骄傲。我们从安徽省文物局了解到,除此之外,棠樾、江村、查济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扩展项目也在积极申报之中,同样在为申遗做出努力的还有凤阳和寿县,正在积极联合申报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 朱玉婷
皖南古村落 再次向世遗发起冲击
“棠樾牌坊群,纹头脊,冲天柱,每一方石头都令人思量,每一方石头都让你难忘,一座牌坊一个善良的故事,一座牌坊一篇千古绝唱!”
一首民谣,写尽徽州事。棠樾,这座承载了徽州风情的村落此次将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扩展项目进行申报。而与之一同申报的还有查济和江村。
旌德县文物管理局局长邢春晓说,当地村民对保护古村落大多十分支持,很早之前在规划保护带内就不允许建造房屋。当然,也有摩擦和不理解的。“当时茂盛堂需要修护,要求住户搬迁,那时候里面住了13户,大家意见不统一,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
在查济,虽然商业开发也会对古村落保护造成一定影响,不过,一般经过协调村民也会支持。查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查从俭说:“如果申报成功的话,不仅提高了查济的知名度,对于保护古村落也有积极作用,意义重大。”
明清城墙 凤阳、寿县联合申遗
寿县古城墙和凤阳明中都皇故城“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两座古城已正式申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
说起这次申报,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张宏明说,“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失去这次机会。”今年4月2日,在江苏开会的张宏明得知了明清古城墙正在申遗的消息,而在安徽寿县古城墙和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同样有着厚重的历史。
从得知消息,到4月15日将材料正式上交,只有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而在规定时间之内已经编写印刷好了关于寿县和凤阳两本详细的文本资料,颇有些惊险时速的意味。目前,正在等待六月份专家组的考核。
“目前,虽然皇城遗址众多,但‘明皇城’却是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位于县城的皇城遗址,历史价值不容小觑。”
世遗猜想 皖南土墩墓群
除了已经申遗成功和正在申报的项目,事实上,我省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还很多。还有哪些会向世遗发起冲击,张宏明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他看来,皖南土墩墓群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皖南土墩墓群位于芜湖南陵县、繁昌县,由千峰山土墩墓群和万牛山土墩墓群组成,为西周至春秋墓群。
《礼记·檀弓上》记载:“古也墓而不坟”。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墓葬挖坑掩埋,不封土,不植树。春秋以来,中原普遍出现墓上起冢的做法,这是受江南吴越土墩墓影响而逐渐流行起来的葬制。
世界遗产之中国安徽篇
黄山
批准时间:1990年12月
遗产种类: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批准时间:1999年12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张亚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