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三无人,相煎何太急
不必放大“背学生趟水”
非常道
扼杀 “淘宝体”于摇篮 难解制度性冷漠
3上一篇 2012年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扼杀 “淘宝体”于摇篮 难解制度性冷漠

金戈
 

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人的语言中冒出了594条新词语,在造热词的同时,往年出现的许多新词语已经消失。同时,报告对政府部门使用“淘宝体”发布公文或公告等严肃文件表示批评,称官方语言不应过于随意。(5月30日《北京日报》)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上购物交易的人群中产生了其特有的交际用语即“淘宝体”。如今它不仅仅流行于网络,且逐渐深入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各行各业中。

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是:语言是一种有层次的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社会层次的人群都有各自群体使用的语言,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变体。比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称之为“教学语言”;网络上网民使用的语言为“网络语言”;医学用语称为“医学语言”。当然政府公文也有一套程式标准,姑且称为“公文语言”。

而这种公文语言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四平八稳,滴水不漏,而带有个人色彩的感情化语言则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公文体的大敌。

不过,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每个时代的语言也被打上了其当代的烙印。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网络文化勃兴、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及手段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思想解放、个性张扬、鼓励创新的时代。

“淘宝体”为何勃兴?“淘宝体”通过言语的亲切缓解了顾客内心的疑虑。以“亲”这样打招呼的方式,一下子使双方关系拉近,增加了顾客对自己的信任度,也为交易的顺利完成增添了筹码。而这种温情感恰恰是四平八稳的公文体所缺少的。延伸开讲,所谓文如其人,传统的公文体也透露出“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历史积弊。这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制度性的冷漠,而打破这种冷漠或许应该汲取“淘宝体”的营养。

综上所述,“淘宝体”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特定的因素促成,并且渗透至社会现实中的。它是语言发展在当今网络时代的产物,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也是为适应人们交际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而目前公文层面将“淘宝体”扼杀于摇篮中,显然不利于打破这种制度性冷漠。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