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芳草、葱翠绿树、芬芳花朵与现代化建筑完美结合,漫步于此,和风拂面,书声入耳,形成别致的人文景观,这样的校园谁能不喜欢呢?!每个教室有六个长条形网络学习用桌,学生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方阵式排位,教师拥有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学生在这节课是“兵”,下节课可能就是“将”,教室前后两块黑板是学生表演的阵地,学校的腾讯通通讯平台也是交流、创造和展示的舞台,力求在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做“活”教学。这样的课堂谁能不喜欢呢?!我想,只要体验过合肥光华学校B-learning教学模式的学生都会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并希望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因为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变得轻松、高效、快乐、有趣。近日,笔者有幸体验了光华学校着力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的B—learning教学模式”,并感受到了其魅力。
教学 围绕“主导—主体型”设计
为了避免把课上成信息技术能力学习课或者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光华学校要求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和各种软件学习工具。目前主要是通过网上搜集、下载、整理并进行二次开发,最终逐步形成光华学校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能实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很多,因学科和教学单元而异。例如语文学科可基于腾讯通实时讨论创造教学模式,英语学科可基于学习型游戏软件,数学学科可基于作图软件工具,生物学科可基于仿真实验,美术学科可基于电子作品创造,化学学科可基于虚拟实验室等。所以基于不同学科、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技术支撑可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教改 创建全新教学模式
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已是教育界的共识,适应信息化社会也成为世界各国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近期,经过实践探索及结合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方法、理论,合肥光华学校展开了“信息化环境下的B—learning教学模式。”
B-learning即Blending Learning,含义就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它是以教学策划案为引导,整体整合教学内容,同时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的整合而创建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教师营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需要强调的是“教无定法”,以效果为重,因教学对象、学科和教学单元内容而异,还与课堂上的技术支撑环境以及选择的教学策略、方法有关。但在共同的教育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下,教师们即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校成立了教改工作领导组和模板评审委员会,有计划、“严、实、活”地展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对课改的每一节课的策划案和PPT由评审委员会严格把关,实行课前预评:由评审委员会集体预评,预审修改完善,争取以最好的状态进课堂;课中听评:组织相关教师和人员听课评课,了解课堂教与学的情况;课后反思反馈:课后再组织对教改课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反思反馈,对学生学的情况进行调研测评,并进行综合性评比评价。实: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前提,先做好学科学期教学计划,选择合适学科、合适教学单元及章节内容上好信息化教改课。活:教无定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活跃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做活教改研究,倡导创新精神,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光华“44321”教育模式为主体,重点突破,以教改课、多媒体课和其他适合学生、适合教学内容的课型相结合,并有效吸收先进方法、经验。
探访期间,恰逢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员王可兵、王金娥、周瑞霞等来校分别指导物理、语文、历史等学科,在听完课后,王可兵老师给予了光华学校B-learning教学模式高度好评:“光华学校不断践行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努力探索着适合自身的教育发展之路,这一路走来,积累了丰富的教改理论及经验。B-learning教学模式更是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光华特色的教改之路。”据了解,邀请教研员、教育专家来校指导是光华学校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之一。
教师 转变为知识的“领航员”
教师从学科知识、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或“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讲解、探究、讨论、协商、协作与反思等方式展开;另一方面是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也就从知识的传授者、专家和权威转变为“领航员”。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是乐于协作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拥有大量经过教师选择设计的学习资源,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们在共同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下在不同学科不同的单元中实施多种多样的、实用有效的B-learning教学模式。但是这些不同的教学模式都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动机理论)来指导整合课程,都是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都是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都是把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
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习
学校成立“教改教学评审委员会”,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析学生及课程学习特点,确定学期和单元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设计任务和问题,并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梳理好整个教学过程后做出教学策划案和对应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可以是PPT,虚拟实验室,电子作业,相关视频及模拟与游戏等)。在课堂中(可以是2连堂或3连堂)通过B-learning模式,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动态的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师拥有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每个教室有六个长条形网络学习用桌,学生方阵式排位,根据人数按照异质分组原则4~6人一组,每个小组在不同课堂都有学科委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集体探究。学生在这节课是“兵”,下节课可能就是“将”,实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事做,教室前后两块黑板是学生表演的阵地,学校的腾讯通通讯平台也是交流、创造和展示的舞台,力求在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做“活”教学。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激情和主动的精神。
信息化环境下“B—learning”模式则要求课程从整体入手展开至部分,强调大概念。所教内容要追踪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学习的过程是交互式的,要建构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学生利用腾讯通(RTX)系统,通过教师的引导调控,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协作和创造能力。还可通过腾讯通互动平台对本节课从“满意度”及“学会程度”进行电子评价。以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并调整教学策略。
目标 培养“44321”人才
光华一贯秉承的教育目标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四有”精神与“四会”能力培养,创新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性精神与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校教育实现让学生素质能“宽基础、高特长”,实现“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学会“四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并能在宽素质的基础上有某项突出的特长。简称光华“44321”人才培养模式。
也许,师生的话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光华教育理念:“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以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为己任”,“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他们又都是观众和评委”,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好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创造。”“在对话中理解与沟通,在交流中分享与合作,在创造中获得超越与快乐”,“课堂发展知识,活动发展才能”,“学中有玩,玩中促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