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演绎状元的悲欢
2012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史海钩沉之科举与书法
书法,演绎状元的悲欢

周玉冰
 

中国古代科举,重经典也重书法。许多文采出众的举子,因书法的好坏演绎着悲欢故事。下面几则科举故事,可以看出,在古代科考中,书法与举人的命运何其紧密。

吴敬梓叔祖因书法不好丢了状元

康熙三十年(1694年),康熙帝御太和门传胪,赐吴昺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也就是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吴昺是谁?他是著名文学家吴敬梓叔祖。吴敬梓曾祖吴国对与吴昺父亲吴国龙是双胞胎。科举考试中,吴国对高中探花,吴国龙也是进士及第。到他们下一代,吴昺摘得榜眼桂冠。

其实,在殿试策对中,吴昺仿效陆宣公奏议,对策很受读卷官赏识。读卷官内阁九卿拟的名单中,吴昺第一,戴有祺第二,杨中讷第三。

康熙帝很重视书法,他一看策论,吴昺的书法不及戴有祺,御笔一批,改戴有祺第一,吴昺第二,又考虑到北方士子很少高中的,拔黄叔琳在吴昺之后名列第三,杨中讷则退居二甲之首,也就是第四名。

毕沅因书法不好撞了时运

清代科考,书法是参考要素,甚至有的皇帝,对书法比文章还看重。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正科的状元毕沅,江苏镇洋人。他幼年失父,由母亲张藻养育成人,后拜沈德潜从学。张藻擅长写诗,袁枚曾经在《随园诗话》中很是推崇。

毕沅在中举后捐了个內阁中书。因为迷恋名伶李桂官,弄得债台高筑,不过却打动了李桂官,资助他读书科考。他后来入值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也就是负责撰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事务。

这一晚,是殿试前一天,军机章京中不该他值宿,而该有才华并且书法好的诸重光。诸重光对他说,“今晚你就代我值班吧,我与童凤三的书法都拿得出手,有甲鼎之望,你书法不行,我想你自己也不会作非分之想吧”。

毕沅的书法是真的不好,在科举重书法的乾隆朝,他也就不做状元榜眼梦,答应代班。

值班的时候,军机处发下一件奏折,是陕西总督黄庭桂就如何在新疆兴办屯田事宜的奏折。毕沅没事,就把这个奏折细看了几遍,对于新疆屯田的事了然在胸。

第二天殿试,策问中,有一题就是屯田,在别人不知道新疆在何处的情况下,毕沅将这一题发挥得淋漓尽致,结果高中状元。

张謇因字好成为主考官推荐理由

在中国历史上,南通状元张謇因实业救国,与东至的周学熙称为“南张北周”。

张謇拜同乡翁同龢为师。翁同龢是帝师,晚清重臣,门生遍天下。

光绪十五年(己丑恩科)会试,探花出身的潘祖荫要取中张謇,从笔迹、文章区辨认,结果误取了无锡的孙叔和。光绪十六年(庚寅科)会试,张謇怀着极大把握参加考试,场中又误取中陶世风。

光绪十八年(壬辰科),翁同龢在江苏的卷子中拼命找张謇,却误中刘可毅。

翁同龢一心要录取门生张謇,精研他的书法特征。光绪二十年(甲午科),翁同龢是殿试的读卷大臣。他终于发现了张謇的卷子,而且为他补上挖掉却忘记补写的一个字。这一次,他一定要取张謇为状元。光绪询问原因,他回答说,大清朝科考取士重视书法不重视文章,这个卷子书写、文章都好。

这个故事是有根据的,张謇之子张孝若为父亲写的传记就记载了这个故事。民国掌故大家徐凌霄和徐一士著作的《凌霄一士随笔》也有记载。

陆润庠因书法不好高中状元

清末有个状元叫陆润庠,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曾经做过帝师。合肥逍遥津的匾额就是他题的,他是同治十二年中的状元。

不过,坊间有个说法,陆润庠高中状元恰恰是因书法不好。因为从隋唐开科,到清末皇帝退位的1300多年时间里,苏州共有文状元596名,武状元还有100多名。单是清朝一代,苏州地区就考上了26名状元。慈禧太后觉得苏州的状元出得太多,可能是因为苏州状元的文字书法功底都特别好。于是她传了一道旨意,甲戍科状元只论文章,不论书法。可巧,陆润庠的八股文章出类拔萃,就是书法欠些火候,结果偏偏取了个第一名!

这个说法,专家不赞成,因为在清代,陆润庠的书法是好的,为上海的老药店“童涵春堂”题招牌时,四个字收了一百两银子的润笔费。不过,也有人认为陆润庠的书法是馆阁体,在科考年代不算好字。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