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昨首秀 下周将“上天”监控禁烧
揭秘航拍照片如何捉拿“凶手”
3上一篇 2012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星报记者走进无人机航测室
揭秘航拍照片如何捉拿“凶手”

记者 俞宝强/文 程兆/图
 

无人机到底有多神奇?神奇的地方在哪?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您亲身进入“后方营地”,才可揭晓。昨日下午,就在实地演练回来后,记者走进了航测室。

揭秘一:精度,哪块地哪个人都能看清楚

100多平方米的房间,放置着十多台解析仪,它们就是“传说”中的秸秆焚烧者的“克星”,只要谁燃烧秸秆,在这里,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并可以精确到哪个镇、哪个村、哪块田,甚至是哪个人干的。“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

记者亲身“尝试”了一下,对着仪器上的照片,连当时出现的哪个人都能看得很清楚。据操作师房师傅了解,目前高分辨率的数码航拍,地面分辨率已经达到5~8厘米,也就是说,地表5~8厘米大小的物体,就已经可以在航拍照片中成像,从而可以测绘大比例尺(1:1000)的地形图。

当无人机“携带”着数以万计张照片回来时,这个仪器就可以将这些零散的照片,一张张拼凑起来,成为一张大“地图”,想找哪里找哪里,其精度十倍于网络上的谷歌地图。

揭秘二:3D,立体效果定位“燃烧区”

据省测绘局第四测绘院副院长蒋彬春介绍,无人机在“执行”任务之前,或接到市民举报后,测绘部门首先将需要航拍测绘区域的经纬度提供给无人机,接到飞行任务后,无人机就可以起飞到需要航拍的地方,进行“核查”。此外,无人机在没有任务时,也会随时随地进行监控,这就要看它的“心情”了。

监控拍照回来后,就在航测室,会很快提交数据。经度、纬度、高度“一气呵成”,呈现3D立体效果,供寻找“事发地”。

但据蒋彬春介绍,无人机虽厉害,航测室也神秘,但跟我们平时拍照一样,航拍也需要晴好天气,一到天阴下雨,成像效果就不好。所以这些“武器”不适合阴天、夜晚“生活”。

揭秘三:速度,当场可以捉拿“凶手”

在以往的监测中,很多情况是“火烧了,人走了”,最终找不到该处罚的人。

今年,这样的事情或将不复存在,原因在于无人机太“碉堡”了。据蒋彬春介绍,相比较传统航拍,这四架无人机所装的数码相机,其航拍不需要受胶卷容量的限制,在空中不需要更换胶卷,一天拍摄结束后,直接输入电脑即可。此外,数码航拍也不需要冲洗相片,系统软件可直接生成各种数据。当场就可以出照片,这样一来,“凶手”是谁,跑都跑不了。

说到这里,想烧秸秆的同志们,是不是有点害怕了?如果不想被无人机拍到,那就将自家秸秆利用好,别再烧了。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