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三模首日试题整体不太难
2012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三模首日试题整体不太难
本报高考名师库成员点评语文、数学两科试题
星级记者 桑红青
资料图片
 

“语文试题感到很亲切,不少安徽背景材料成了考题,没有陌生感。”“数学试题整体说没有出怪题,但文科有部分解答题挺难的。”……昨天是合肥市高考三模首日,记者在部分考点采访时,多数考生表示,今年合肥三模试题整体不算太难。为了帮助考生及时发现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记者特邀本报高考名师库成员第一时间对合肥三模试题进行点评。

语文:九华山、黄山等安徽元素成考题

合肥七中 苏卫兵

试卷点评: 考题处处体现安徽地方特色原创题

命题科学合理,试题题材典型而新颖,凸显安徽特色,关注自我,大阅读题型体现了安徽省《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之处。

小阅读选文“数字动漫艺术”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但考生仍要按照“勾画—比对—分析—确认”的方法细心作答。第1题坚持考查对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数字动漫艺术”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能力,第2题继续考查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准确筛选和提取的能力——“对数字技术和动漫艺术的关系的理解”;第3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概括”,淡化了“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想象”等高能级的试题,而强化了对文本文意的关注,这可能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文言文阅读仍然是一篇人物传记,阅读、设题难易均适中。诗歌鉴赏题选的是《江上南望九华》。考生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句来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对“忽露”、“惊骇”的意蕴赏析,要结合引言文字及全诗四句,具体描摹意境,指明作者前后情感的变化。

默写题型仍是8选5,高考则可能是8选6,或是6选6。文学类文本阅读为现代安徽潜山著名作家张恨水的散文《陶然亭》。题型设置鲜明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变化之处,删去了一道问答题,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双选题。四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结构、表现手法、主旨的把握等,设题典范。考生答题重在依据文本,抓住散文的“文眼”及线索,全面、准确作答。对“叙述方式”的特点解答是难点。

语言表达题第18题提取出五个词,概括出“中外游客观赏黄山雪景”,题型典范而不失新颖。 19题考查长句变短句,题型常见,但长句子较复杂,有一定难度。20题为图文转换题,两幅照片为“最美女孩”暴雨中撑伞护送残疾乞丐老人,浑身湿透。这与一模中“小悦悦”事件形成鲜明对比,彰显社会的真善美。题型及立意可能均与今年高考相通。

支招作文: 行文应提倡“我”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

作文为《与我有关》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思考作为个体或群体的人与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发生着的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认识到人与外界互动的重要性,不可因人和事(物)存在着时空或者精神上的距离而忽视甚至无视其存在。

该命题提倡“我”应该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待人接物,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它强调的是主人翁精神、公民自主意识、责任感、同情心、危机感等。考生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进行构思、行文。

“是什么”角度:什么与我有关?与我有关的人和事有哪些?

“为什么”角度:为什么说这些人和事与我有关?与我有什么关系?比如关乎利——社会福利,个人(群体)权益,身心健康,个体发展,环境安全等;关乎情——拳拳亲情,殷殷友情,赤子之情,民族之情,文化情怀,人之常情等。

“怎么样”角度:如何对待“与我有关”?怎样处理这些与我有关的人和事?比如态度——抛却冷漠心态,唤醒责任意识,放出联系眼光,释放包容胸怀;比如行动——积极回应,冷静对待,协同解决等。

以上三个角度可以选择其一行文,也可以综合运用。但无论采用哪种综合,“是什么”是行文的基础,但只写这一点的话有罗列现象之嫌,认识稍显肤浅。最好结合后两个角度综合运用,并把其作为行文的重点,让文章更显深度。

复习建议:

1.越怕什么,越要多花时间去学!新增的内容,重点去学!

2.看考点说明、典型题目、答题指津,梳理回答诗歌鉴赏、大阅读等各种问答题型时的不足;严格按照答题指津做练习、对答案;再自我反思,正确归纳出答题规律。

3.突击阅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新闻,名家经典的散文和杂文,揣摩文章的思路和写作手法;坚持仿写练习,记住20个左右的典型例句、哲理短诗,让自己思维深刻而独到、语言生动而有韵味、材料丰富而新颖;侧重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强化训练作文打腹稿的习惯、列提纲的习惯,迅速提升作文构思能力、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

数学:文科解答题难度偏大考生容易失分

中科大附中 刘云飞

试卷符合2012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选择题由易到难,梯度适当;填空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解答题和二模难度不相上下,力求能力考查。

1.选择题由易到难,题型错落有致,每题涉及到1或2个知识点,小巧灵活。文理科有3道相同题、4道姊妹题。理10文7能力转化要求稍高。其中文4、5、9可以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减少做题时间。相比而言文科选择题难度较低。

2.填空题的理11、13、15,文11、12、13、14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文理科有一题相同,两道姊妹题。文科填空题难度稍低。

3.解答题难易适中,题型常规但不落俗套。在计算能力和思维转化方面要求较高,体现出近几年高考的特点——能力立意。文理科6个解答题,有三题相同或相似,文科卷难度偏大。文理16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体现出三角函数的主要考点。计算量偏大。理17概率题较易,学生容易得分,文17考查独立性检验,数据偏大,学生容易失误。文理18是立体几何的考查,第一问较易上手,第二问对文科生而言,稍难。理19考查导数、恒不等式,涉及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属常规题。文19考查数列,依然从递推数列入手,考查数列求和的重要方法——错位相减求和法,但入口不易观察。理20文21考查解析几何,涉及椭圆的基础知识以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第二问有新意。理21以数列作为压轴题,难度与书写量较大。文20以应用题的模式考查导数知识。总之,文科解答题难度较大,理科解答题难度适中。

试卷分析:

题型常规但不落俗套

复习建议: 最好在考前先做一些小题热身

三次模拟试卷基本覆盖课本的主干知识,考查了多种数学思想,考查了考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余下不多的时间里,建议考生在抓住课本的主干知识和各种数学思想的训练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很多考生存在解选择题速度慢、审题不严密、小题大做等问题,建议做选择题时,尽量注意到其题型特点,多想少算。争取在20~30分钟内做完。答题书写要规范,关键步骤必须写出。

2.回归课本,尤其是课本中不常用到的知识点更要仔细看。强化客观题的技巧性训练,以及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不等式的中等题型的熟练性训练。

3.加强应试心理的训练,现在的高考不仅考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也在考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最好在考前先做一些小题热身。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进行针对性的自我调控,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参加高考。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