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票听金融专家谈财富管理
本报读者热议“大合肥”五大设计
图片新闻
本周末将迎“母亲游”小高峰
一条路三断头还不如各自分家
市民期待合肥“空中路网”大联合
越野车迎面撞飞环卫工
男子街头泼汽油欲自焚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本报读者热议“大合肥”五大设计
市民建议:未来要“预留子孙发展的空间”
桂林 星级记者 徐涛
 

星报讯  就未来“大合肥”城市空间战略的五大设计方案,5月3日,合肥市规划局联合本报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近期记者整理建议发现,许多市民希望未来大合肥要“预留子孙发展的空间”。

规划不“远虑”迟早有“近忧”

合肥市民黄志坚给本报寄来建议,他希望,在合肥城市空间迎来“扩容”之际,政府部门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务必要重视预留发展空间。

黄志坚表示:“长江中路曾经多少年都号称安徽第一路。但在前几年拓宽改造的过程中却发现,两边都被建筑挡死了,结果拆迁的费用反而比建设的成本还高。即使如此,现在的新长江中路道路两边依然‘寒碜’,甚至有些路段连人行道都被‘挤’没了。”

再比如城市排水设施的重视和投入滞后,以致于现在的城市“谈雨色变”。市民徐震也认为,就是由于“曾经想不到如今”,所以才导致现在的城市发展束手束脚。

建设需要“给子孙留下空间”

“并不是在对我们的前辈进行抱怨,而是希望我们现在的政府吸取教训,能够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走老路。”一位建设单位的设计人员小程也希望,“能为子孙后代的合肥预留出更多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创造出更美好的家园”。

合肥某高校李老师打来电话,认为“大建设”以来的合肥市政府已经有了思路的转变。比如说,在徽州大道的建设过程中,特别其滨湖段两边种植了大量的绿化带,一方面道路更美观,另一方面将来道路需要再拓宽的时候仍有空间。

“其实政府做的事情,我们都看得见,希望在新一轮的大合肥建设过程中继续想得更远,留得更多。”在整理近一段时间的市民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许多市民的心里话和黄志坚、徐震以及小程他们不谋而合。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