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事态会如何演变? 最现实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黄岩岛中方船只增至33艘
加强对进口菲水果检验检疫
菲鼓动反华游行示威 已引发中国民众强烈反应
下一篇4 2012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专家解析黄岩岛事件焦点问题
黄岩岛事态会如何演变? 最现实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近一个月以来,菲律宾在我国中沙黄岩岛海域不断制造事端:袭扰中国渔船,提出国际仲裁,给黄岩岛改名,欲去除岛上与中国有关的标志……黄岩岛事态将如何演变?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和相关人士。

焦点一:菲方主张是否站得住脚?

黄岩岛距离海南岛550海里。“黄岩岛一带是我们潭门人祖祖辈辈耕耘的海域,上一辈人领着下一辈人,传承着潜捕、航海等谋生的技巧。”潭门渔民柯维秀说。

1997年以前,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但最近十多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小动作”不断,隔三岔五挑起事端,觊觎黄岩岛的主权。

为了将黄岩岛侵为己有,菲律宾编织了多套说辞。那么,这些说辞是否站得住脚?

“地理邻近论”。菲律宾歪称,黄岩岛离其最近,理所当然“归属”菲律宾。“从国际法和国际司法实践看,所谓的‘地理邻近论’根本没有任何依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文说,不存在以地域远近确定主权归属的国际法准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距本土非常遥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领土。

“专属经济区论”。菲律宾宣称“黄岩岛在菲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其对黄岩岛的主权声索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南海研究院学者刘锋认为,菲律宾是典型的避实就虚,“公约中既没有任何对国家陆地领土进行变更的条款,更未赋予任何国家凭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去侵吞位于其中的他国领土主权的权利。”

“主权继承论”。菲律宾声称从美军手中“继承了对黄岩岛的主权和管辖权”。“上世纪70年代驻菲美军曾经把黄岩岛当作靶场,但美国从未宣称对黄岩岛拥有过主权,菲律宾怎么能继承呢?真是荒唐。”张海文说。

焦点二:最现实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一旦中菲两国在黄岩岛问题上发生武力冲突,将对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两国的决策者都十分清楚。

“南海岛礁主权归属问题并不是中菲关系的全部。”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通过外交途径妥善处理与他国争议是应有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黄岩岛争议上始终保持自我克制,不推崇武力介入。短期内,除了在外交上的努力,中国的主要策略是派出海监船和渔政船。

“该做法既显示了中国把涉及黄岩岛事务作为中国的内部事务处理,传递了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可让步的态度,又充分显示了不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说。

对于菲律宾提出要把黄岩岛问题提交“国际法庭”解决的企图,张海文说,这是菲方玩弄的一个小把戏,旨在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任何法律义务陪它去什么“国际法庭”。

专家建议,由于菲律宾方面数度违背中菲双方此前达成的关于不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共识,不计后果地不断推动事态升级,中方对此要做好各方面准备。

焦点三:黄岩岛事态会如何演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表示,黄岩岛事态下一步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菲律宾方面如何作为。

“如果菲律宾撤走在黄岩岛海域船只,停止干扰中国渔船作业和中国政府公务船依法执行公务,事态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菲律宾继续错误行动,事态可能就会升级,向更复杂化和长期化发展。”曲星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认为,从目前看,菲律宾方面仍然继续错误估计形势,继续坚持战略误判,黄岩岛事态在短期内的发展难以令人乐观。

“菲方的战略误判是对美国重返亚洲可能产生的战略效果产生误判,是对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提供的所谓支撑产生误判,是对中国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与意志产生误判,对其他东盟国家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有声索主张的某些国家是否会与菲律宾采取同步行动产生误判。”董漫远说。

专家认为,出于国内和国际政治的双重需要,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短期内突然转向的可能性不大,形势难以乐观。

董漫远认为,中方正在加大对菲律宾就黄岩岛问题进行外交斡旋的力度,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让菲律宾纠正错误立场、放弃无理主张,尽快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如菲方继续一意孤行地挑战中国的主权底线,必将承担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