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时工作制”彻底成了“美丽的传说”
失独家庭超百万拷问社会管理创新
非常道
剖析凑数保障房 不合理中的“合理”
3上一篇 2012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剖析凑数保障房 不合理中的“合理”

钱兆成
 

2011年,开建保障房的任务被层层分解,武汉分到11.8万套的任务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据媒体调查,武汉存在以旧充新,用宿舍楼充当新建保障房的现象。据银行报告称,国内真正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有地方官员表示,国家强调“新增”未说不可“筹集”。(5月9日《新京报》)

保障房建设任务是一项政府实事工程,不过乱象频发,笔者认为与其痛批乱象,不如剖析不合理乱象中的“合理”之处,以求找到解决之道。

其一,任务紧迫,地方有应付交差的嫌疑。从2011年开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确切数字就成为了政治任务。

其二,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没有协调好。保障房建设,除了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财政部、住建部下发的文件写明:地方政府的公共预算、公积金增值部分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的10%均将作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此外,已经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1年,中央财政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526亿元,新增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1751亿元,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发放贷款265.88亿元,三者合计为3542.88亿元。也就是说,剩下了一万亿资金的缺口。这一万亿资金缺口如何解决,只能靠地方自己解决,而地方财政的很大一部分来源是土地出让金。

而保障房对土地供应的影响很大。保障房用地供应多了,商品房用地就会相应减少。而占用旧有的宿舍楼凑数,只要没有东窗事发,那么数量上能够达标,也不影响土地出让,总体上就达到表面上的和谐,应该说是“合理的”。只能说保障房先天处于“寄生发展状态”。

在商品房受到限制的当下,保障房建设必然大有可为。凑数乱象提醒政府应该未雨绸缪,制订科学的准入经营制度,防止乱象进一步扩大。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