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夕芬是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圩西村一位普通但又不平凡的农村妇女。说她普通是因为她同别人一样,是父母的女儿,是公婆的媳妇,是孩子的父母,但是她不平凡的地方就是她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媳,她做了许多人坚持不了的、伺候老人的活。
她是非常有孝心的媳妇,在公公生病时,放弃自己的工作,悉心照料瘫痪在床4年多的公公。为了孝敬更多的老人,她还创办了“合肥大圩爱心老年护理院”,2009年度被评为“大圩镇孝星敬老之星”。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我这样做都是每个人应该做的,我们都有老的一天,以后孩子们也会学习我们,好好对待老人的。”
久病床前有孝媳
2008年春天,朱夕芬80岁的公公因疾病导致瘫痪。老人脾气不好,瘫痪在床后,每天愁眉不展,情绪低落。
朱夕芬看到公公的情况,非常着急。一面同家人一起耐心疏导,一面和丈夫带着公公到处寻医,为了治病,他们几乎跑遍合肥所有的医院。
虽然费了时间去各个医院就诊,但是得到的回答都是差不多,想治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既然无法根治,那就好好的细心照顾好公公,让他在有生之年,能够安心 。为了照顾公公,一家人尊重民主,选择让公公自己拿意见。可是老人家既不愿意去养老院,也不愿意请人在家里服侍。
看到大哥大嫂每天忙碌着生意,自己丈夫的工作也无法脱身,于是朱夕芬毫不犹豫地决定放弃工作,留在家里伺候老人。为了能够给公公有个舒心的环境,她还从合肥市里搬回圩西老家居住。
照顾瘫痪的公公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公公每天吃喝拉撒,样样都要她亲历亲为。这一照顾就是4年多,为了侍候公公,朱夕芬天天喂吃喂喝、接屎接尿,从轮椅、床上,搬上搬下,起早贪黑从无怨言。
当别人问她照顾公公怎么这么不怕脏不怕累时,她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让辛苦一辈子的公公能够幸福地度过晚年,是做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她这一句责任和义务,让她在老人床前,伺候了4年多,老人得意地对邻居说:“人家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是久病床前有孝媳。”
办养老院,照顾更多的老人
遇到朱夕芬,公公是幸运的,瘫痪在床,朱夕芬没有一句怨言。在公公偶尔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对着朱夕芬大骂,朱夕芬也是一笑了之,“老人也不是真心的,他是在床上躺久了,心里烦躁,骂两句,也是一种发泄。”
朱夕芬照顾公公的佳话,很快传遍了大圩乡。乡亲们纷纷比照朱夕芬是如何孝敬老人,夸赞、羡慕,让朱夕芬更加坚持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在照顾公公的几年里,朱夕芬发现,身边有许多老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特别需要人照顾,可是凭她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0年,为了让更多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朱夕芬和爱人创办了“大圩爱心老年护理院”,专门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和病人。
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来“大圩爱心老年护理院”的很多老人,都是因生病脾气不好换过很多地方,最后都慕名找到朱夕芬这里来居住,朱夕芬凭着自己的爱心、善心、耐心让他们安心下来。
记者在这个养老院里看到,有十多位老人在这里生活、养老,他们不仅有大圩乡的老人,还有来自合肥滨湖区和双岗街道的老人。其中一名91岁的老人对记者说,“我住过合肥的几个养老院,这里是我生活最好的地方。”老人还悄悄告诉记者:“其实,每天看朱夕芬起早贪黑地照顾我们,我们也很心疼,每次多给她钱,她也不要。”
教育子女,传承美德
朱夕芬的两个孩子,在母亲的感染下,也都十分尊重、孝敬老人和亲人。如今两个孩子大学放假回家,都主动到养老院里照顾老人。
“你天天伺候别的老人,自己的父母不照顾吗?”记者看到辛苦忙碌的朱夕芬,忍不住提出了问题。朱夕芬笑着说:“这是我家的传统,我的弟媳妇把我妈妈照顾得很好,我父母这边基本不用操心,偶尔只要回去看看老人家就行了。我姐姐对她的婆婆也是非常孝敬,婆媳相处的非常好。家里人都是善良的热心人。”养老院里住 的人多时,朱夕芬的妈妈和姐姐还会过来帮忙。
当记者向朱夕芬讨教如何与老人能够和平共处,朱夕芬想都没想,立即答道:“吃的花样要多,说话要心平气和,帮他们行动时,要细心缓慢。有时这里的老人还要去葡萄园里去看葡萄,有时有的老人还要到市里玩。其实老人和小孩一样,只要用心肯定能照顾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