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瓶班”只是惊鸿一瞥
5万元碎钞,是一张“爱心”试卷
非常道
不妨把环保局长下河游泳 作为治污的统一标准
下一篇4 2012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吊瓶班”只是惊鸿一瞥

钱兆成
 

日前,微博上一组湖北孝感一中高考班同学集体在复习时打吊瓶的图片引起关注。(5月6日《长江商报》)

这种现状足可以用恐怖二字形容,但不能用新鲜二字概括。早在2004年,以栟茶中学为代表的“县一中模式”就已经红透大江南北。栟茶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农村高级中学,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流的生源,但取得过令人敬畏的成绩,在应试教育之下,“红”也就不奇怪了。由此,“县一中模式”一词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且一度成为教育界的时髦话语。如今“县一中模式”在中国大地上越演越烈,且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

这种模式下,学校朝着精细化和功利化方向转变。为突出过程管理,这些学校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考核,同时与高考无关的活动如春游、周末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统统被取消。

令人生畏的是这种模式已经蔓延到了从娃娃抓起的地步。近日,一则质问湖北襄阳市襄城实验小学张德兰校长的网帖在当地各论坛流传。发帖人称,他是襄城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在校6年没有参加任何外出集体活动。帖子落款自称“一个很苦的小学屌丝”。(4月19日《楚天都市报》)

打着吊瓶,通过高三炼狱之后,大学里就是凉风习习了吗?恰恰相反,大学考研竞争犹如“县一中模式”的克隆版。

每逢考研季,高校自习室占位现象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用锁链锁住教室坐椅占位的事情也发生了。为了争抢自习资源,4月16日晚,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的考研学生甚至因抢占自习室引发群殴。(4月19日齐鲁网)或许这是年少轻狂,但更是因为“县一中模式”在他们身上打上了准军事化管理的烙印。考研犹如另一场高考,这也就很容易理解占座事件是如何与铁链、群殴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了。

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大学虽然没有升学考核制度,但一以贯之的精细化和功利化却当成优良传统一样从中学继承到大学。网友爆料称青岛工学院将考研自习室772个座位“有偿提供”,收费从每月5元到25元不等。校方称这是对该校自习室管理模式的一种“试验”,目前报名只是“预演”,已收的“买位费”将退还。该校教务处长称大部分学生对收费一事都表示非常支持。(5月6日《山东商报》)

这种教育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难道是定时上演“苦情戏”来验证这种教育模式的正确吗?是铁血和功利之下凄苦的青春吗?

“县一中模式”这种建立在野蛮透支师生生命与健康基础上的“奇迹”同样是不可持续的。或许我们之前并没有如此充分认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危害,不过现在我们醒悟了,这才有了媒体如此密集的、大张旗鼓的报道。有理由相信教育的春天不会太遥远,我们翘首以待。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