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说:消逝与新兴
袁明勇:每天抡锤打铁上万次
吴一凡:“麻豆”不是用来吃的
李士兵:千斤压不倒的运煤工
林亮:网上代购的秒杀客
童宗平:执着的弹棉匠
张殿勇:让流沙开口说故事
下一篇4 2012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劳动者说:消逝与新兴
寻找那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劳动者 演绎两类不同行业的个体人生
宛月琴/文 程兆/图
 

劳动光荣,每个劳动者都在从事着不同的行业。

只是,随着时光的推移,随着年轮的翻滚,有的朝阳,有的夕暮。而在旧与新、在传统与现代、在走向沉寂与悄悄崛起的更迭和追问中,奏响的是发展的号角……在这个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寻找那些渐行渐远的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动者,演绎两类不同行业的个体人生。

1 大约也就是在30年前,寻呼机是多么一个新鲜的玩意儿,谁要是有部传呼机,那是很叫人羡慕的。同样,那时的传呼台呼叫员也是一个时兴的行业:接到一个信息后,再通过编码呼叫被叫人的寻呼声,当听到对自己的呼唤时,呼机就会嘀滴地响起来,它的主人于是需要找到一部电话,向呼叫员询问信息……

就是这样一样在当时看上去再高科技不过的行业,因为手机的诞生,而逐渐滑向了深渊。直到2005年后,呼叫员这个行业连同寻呼机一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如此这般,有的时候,一个行业的寿命仅仅20余年,有的时候,一个行业的轨迹却能绵延上千年。站在现代社会的殿堂里,即便是那些绵延上千年的老行当,有的也开始濒临消亡。

46岁的袁明勇在合肥卫岗附近的铁匠铺,让人近乎看到了现代社会里那最后的一点守候。而深巷里满头大汗的李士兵正背着满板车的蜂窝煤艰难前行时,在长江东路玉兰苑西门,童宗平接替母亲的衣钵,已经在这里弹棉花弹了很多年……

2 有消亡就有新起。

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个过程,在历史中它可能只是小小的瞬间。21世纪是追逐“新”的年代,网络的诞生又将刷新的频率进一步拉大,变化,成了人们每每来不及表达的一声惊叹。

正在合肥读大二的吴一凡,因为自己喜欢买衣服,且每每收到别人赞许的评价,而很high地当起了“麻豆”。现在,在中国最大麻豆平台上,吴一凡已经成了其中的一员,哪家卖家有需求,就可以找到她。而一些“杀手”也随着网络应运而生,他们活跃在各大网站上,专门帮助顾客抢购商品;他们只需动动鼠标,月收入就可破万,他们被称作“秒杀客”……

3 在旧与新、在沉寂与崛起的更迭中,奏响的是发展的号角。对于很多传统行当,尽管仍有一些坚持者在坚守最后一块阵地,但走向没落,是这些传统手艺普遍的脉络。只是,那些承载着上千年的老手艺,大多潜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而那些文化的根,还是需留住。

而对于新兴,人们在眼花缭绕的同时,便该思考如何用包容的心接纳,呵护这些新兴的苗儿健康成长,也才能顺应社会潮流。

不管将要逝去的,还是正在成长的,这些行业的劳动者一样光荣。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