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有近80%的中小微企业需依靠银行拿到部分运营资金。而去年,有近40%这样的企业得不到全部的申请贷款额度,28%甚至是“零信贷”供给,这是安徽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棉之给出的调查数据。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如何引导它们回归实体、做强主业?昨日,一场把脉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论坛在合肥展开。
服务方式:要有“快捷酒店”式银行
据合肥市经信委主任王文松介绍,目前,合肥市中小微企业占到全市企业总数的98%以上,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为2906.9亿元和288.3亿元,分别占到全市工业的63.9%和65.6%。
“从中国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看,症结在于资金供给结构与资金需求结构不相匹配。”合肥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旺认为,企业融资要求既有为大企业服务的“五星级酒店”式银行,也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快捷酒店”式银行。
省内经济学者宋宏也有同样的看法,加快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服务机构,这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
苦练内功:做精、做专、做特、做新
在宋宏看来,合肥中小企业并非没有发展空间,而是拥有结构升级、转型发展的巨大市场潜力。
“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中小企业要‘干对行’,政府和社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也要‘选对行’。”据宋宏介绍,合肥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或调整升级的趋势。
如何完成中小企业的完美升级?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程惠英有自己的想法,小微企业要想增强其融资能力,必须苦练内功,在公司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销售管理有情等等制度方面加强管理。
同时,程惠英为中小微企业的产品结构支招,“走‘精、专、特、新’的发展模式,增强企业竞争力,并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做到及时还贷,不做假账。”
法律权益:尽快撑起小微企业“保护伞”
和发达地区省会相比,合肥在高端人才资源和金融机构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不过,目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还有不少。
安徽云寒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存露表示,中小企业如何提升发展后劲,不仅是资金问题,还包括企业发展所需要考虑的战略发展信息、技术信息、创新意识等。
有专家建议,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但最大的缺陷是按所有制的不同分别立法。“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将小微企业视为一个整体,统一立法,加快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链接 国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政策
美国:政府设有正部级的小企业管理局,在全国50个州设有96个区域和地区性直属办公室,可通过直接贷款、协调贷款和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为小企业给予资金帮助;制定和实施了“微型贷款计划”、“债权担保计划”、“担保开发公司计划”等多种资金援助计划;设立了全球性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市场。
德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对等资金”专门负责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西班牙:设立了从属于经济财政部的中小企业专门机构,包括部际委员会、政策工作小组和中小企业观察局三部分,负责研究、协调和监督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参与贷款和建立集体投资资金体系。
日本:成立了三家由政府直接控制和出资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工商组合中央公库,专门向缺乏资金但有市场、有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底信融资。
法国: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主要职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银行的贷款银行、小部分直接向中小企业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