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烂熟于心” 考试“稳操胜券”
2012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省城名师传授复习政治、地理“赢考秘笈”
知识“烂熟于心” 考试“稳操胜券”

星级记者 桑红青
 

政治学科要关注社会热点,模拟考试时要防止作答时跑题、偏题;地理学科要关注安徽自然地理总体特征,要注重联系安徽实际。随着合肥市二模临近,考生备战高考进入关键时期。日前,记者邀请了本报高考名师库名师传授了政治、地理两个学科“赢考秘笈”,希望对考生后期复习有所帮助。

政治:在考试时要防止作答跑题

合肥一中 侯新旺

熟练掌握课本各标题的表述

就《经济生活》而言,“社会再生产过程”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基于生活逻辑,第一单元讲消费,第二单元讲生产,第三单元讲分配,第四单元从一定意义上讲交换(市场是交换的载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与流动)。考生必须抓住每个单元的核心词,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以“生产”为例,就必须梳理生产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生产的主要场所——企业,生产的主体——劳动者,企业生产的资金来源,对资金提供者而言,就是投资理财。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间的相互关联性,考生可以在更大层面上整合考点知识。如“消费”,除第三课系统介绍消费的基本知识和怎样进行消费,第二单元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第三单元个人收入分配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第四单元消费者要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化消费等都与之相关。另外,抓行为主体整合考点也是一种可行方法。《经济生活》主要涉及国家、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企业经营者、纳税人等)、世界经济组织等四种行为主体。以某一行为主体为中心,辐射链接相关考点,串起教材基础主干知识,在很多试题中可以运用,如“经济意义”类型的试题,就可以尝试主体多元化的方法寻找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的对接,有理有据作答。

对于《政治生活》,考点整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梳理不同行为主体。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政治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生活组织教学内容,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涉及了(主权)国家、公民、政府、人大及人大代表、政党(执政党与参政党)、政协、国际组织(联合国)等。考生围绕一个行为主体,由点及线,由线到面,最终形成体系性知识。以政府为例,通过打造职能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对于人民而言,有利于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于政府自身而言,有利于建立权威政府。

把握《文化生活》考点,要以问题为中心,牢牢抓住各单元的核心问题。从文化的作用→文化发展(通过传播、继承、创新实现)→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这一系列核心问题架构考点知识。另外,考生可以对教材通篇贯穿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如“作用(意义)”,包括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教育、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等等。其他方面,如考生还可对有关文化的“特点”问题进行归纳等。

《生活与哲学》适合用模块建构的方式梳理考点。考生可从唯物论(4、5两课)、认识论(第6课)、辩证法(7、8、9、10四课)、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四大模块驾驭知识。细分一下,唯物论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意识观;认识论包括实践观与真理观;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与辩证否定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与价值观。考生必须明确每一块所含的知识量,如物质观,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还有,考生要熟练掌握教材各单元、各课甚至各框的标题表述,明晰考试作答范围,减少检索教材知识的时间,防止作答时跑题、偏题。如2011年安徽卷高考38(3)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作答就给我们以启示。

另外,针对政治科大题学科内综合的特点以及时政性强的学科特色,考生也可以某个现实主题问题引领,勾起对四本必修教材的考点整合。如诚信问题、创新问题等等。

赢考建议:答题时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1.强化基础,突出主干,做到《考试说明》所列考点“点点清”,筑牢学科基础知识,并通过合适的方法,立体综合性地把握考点,切忌孤立性。“二模”考试前精选一两套仿真考题,在规定时间规范作答,进行适应性训练。

2.培养答题技巧方法。如组合式选择题运用排除法,排除题肢误或肢干不符的选项。正确选项需同时满足两个要求,其一,题肢本身表述科学;其二,题肢符合题意。非选择题要带着对设问的审读看材料,提高针对性。阅读材料时,要形成好的习惯,在相关材料旁注答案要点,避免答题漏点。作答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材料要利用充分,材料的运用率与得分率成正比,这是主观题得分的一条基本规律。做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规范就是分数”,“细节成就未来”。

3.临考前要放松心情,平常心对待,注意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

地理:掌握安徽自然地理总体特征

合肥一中 倪宏忠

让各部分知识点“成竹在胸”

一、自然地理部分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重点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分析。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掌握大气循环、水循环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规律、过程和意义,如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水循环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点分析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各要素在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掌握地表形态和全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部分

1.人口和城市,重点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分布,人口迁移的原因;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重点掌握工业(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农业)地域的特点和形成条件,工业(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掌握人地关系思想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懂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必然选择。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重点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危害,以及治理保护措施;说明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流域开发的条件、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区域农业的生产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掌握RS的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作用,GPS的定位导航作用,GIS的城市管理应用。

四、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

重点掌握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和成因,分析我国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懂得防灾和减灾。

五、义务教育阶段课程部分

1.地球与地图,重点掌握经纬网、地图的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2.世界地理,重点掌握海陆分布、陆地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的特征;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及其生产、分布和贸易情况。

3.中国地理,重点掌握我国行政区划、疆域;我国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等重要地理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4.乡土地理,重点掌握安徽省自然地理总体特征和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赢考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练习

1.对照考试范围,梳理考点,抓住主干,突出重点。

2.领悟高考的能力要求,解题要能获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的知识、原理加以分析、解答具体的地理问题,做到规范答题、高效答题。

3.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自然地理突出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总结,关注地理过程、成因的分析;人文地理注重区位分析,关注人地关系的协调;区域地理结合实际区域的特征分析、区域存在的问题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4.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形成专题,在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练习。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