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轻言“跻身中上等收入国家”
“街上随意查身份证”合法吗?
非常道
大学生“宅死家中” 引发的冷思考
3上一篇 2012年3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学生“宅死家中” 引发的冷思考

金戈
 

他叫王小林,生于1970年,十堰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6组人。他曾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放弃工作,不做事甚至不愿做饭,最终被人发现“宅”死家中,疑是饿死。3月12日,当邻居再次透过窗口看到他时,他的身体已经僵硬,没人知道他是哪天去世的。(3月18日《长江商报》)

笔者以为不必刻意放大王小林的“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身份,藉以制造其从优秀学生到悲剧性死亡的巨大落差,让人联想到高分低能,好逸恶劳,不知道回报,不擅于处理人际关系等等不名誉的词汇,而这些最终将小王的死归于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不能适应社会,只能被淘汰。

王小林完全有一个适应社会规则的契机。新闻中提到他曾经任教于一所中专,因不满领导,最终愤而辞职。假若他能够顺应领导的作风,虽然不至于飞黄腾达,但也可保证混到一碗饭,保证其不至于饿死,或者不意外死亡。

王小林不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他思维敏捷,谈吐有据,但为什么甘愿靠吃野菜度日,为什么要将其解读为一个懒字,而不能将其与饿死于首阳山上却不愿意食用周粟的伯夷叔齐归为一类人呢?或许他真的是看破红尘了,以至于只愿意靠采野菜这样的生存本能存活下去。

而当一个曾经的佼佼者,宁可饿死也选择不与社会合作的时候,笔者不得不说这个社会的确是病了。而这正是这个社会应该反思的:能者上,庸者下,何时才能不停留于高文典册之中,而是成为通行的社会准则,那么哪一个本能够一展身手的人会甘愿宅在家中,最终走向死亡,死后还遭受无数人的误解呢?

当然,我们不主张模仿古代隐士们的孤高自赏。时代不同了,特别是作为青年人,更应勇于挑战社会,挑战自我。但是,作为社会,特别是作为某些领导者,该不该给青年人以更大的扶持和宽容,给他们创造生存发展的机会呢?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