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厂房造出“以色列”肥料
在建工地突发大火 “蘑菇云”遮蔽大蜀山
下一篇4 2012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破旧厂房造出“以色列”肥料
本报记者独家亲历农资打假第一现场
记者 范竹标 文/图
执法人员在检查
 

即将进入春忙季节,农资市场日渐火热。

3月8日,在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八省,化肥执法联合打假全面铺开,拉开了质监“农资打假”行动的大幕。

本报记者随同安徽省质监局稽查总队,独家全程直击了本次打假行动。

第一站:“复混肥”标成“复合肥”

3月8日上午9时30分,执法人员在滁州某工业园内,锁定涉嫌违规生产的肥料企业。

进入该企业厂区内,几名工人正在装货。说明来意后,执法人员来到成品仓库,只见里面堆满了各种不同规格的“复合肥”。

“这里装的是什么?”执法人员指着一产品包装袋问道。企业工作人员支支吾吾地回答,“肥料,复混肥。”

“有生产许可证吗?”面对执法人员的质疑,企业负责人周某称,他们去年才投入生产,目前已取得了复混肥的生产许可证,复合肥的生产许可还没申请,“现在生产的这些肥料只是试验一下。”

据执法人员介绍,复合肥和复混肥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肥料,复混肥价格低,肥效差于复合肥。

执法人员发现,该企业故意将复合肥和复混肥混标,有的甚至直接将“复混肥”标成“复合肥”。在对库房进行清点后,执法人员初步估计,这批化肥总重在120吨左右。按执法程序,执法人员对涉嫌产品进行了抽样封存。

第二站:破旧厂房里造出“以色列”肥料

10时30分,执法人员来到滁州南谯区乌衣镇,一家老化肥企业成为这次突袭执法的目标。

刚进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泥泞的道路、破旧的厂房,还有露天堆放的原料。在生产车间,十几名工人正在加工肥料,刺鼻的气味透过腐锈门窗溢满厂区。进入库房,偌大的仓库内堆放着不同包装的成品肥料,有的还沾满厚厚灰尘。

执法人员检查发现,部分产品涉嫌违规标注生产信息。注明“以色列”某某肥料,企业负责人一会说是合资生产,一会儿又说是授权灌装。明明是复混肥,却标注成复合肥。期间,记者留意到,有的包装袋上还同时标注有两个厂名。

按照法律程序,执法人员在现场取证后,对涉案的部分化肥进行了证据登记保存。

第三站:执法人员要抽检,老板心虚不配合

下午15时39分到达来安县官山村。在一处不起眼的大院内,有一家小型化肥生产企业。

执法人员赶到大门口,一辆装满化肥的货车正准备出厂,被执法人员拦了下来。进入院内,发现车间有一台简陋设备,四名工人正在加工掺混肥料。在另一个库房,堆放着标有英文的原料。

执法人员打开不远处一紧锁的房屋大门,成品肥料堆得又高又严实。执法人员找来竹梯,爬进库内仔细检查。

当执法人员表示要抽样封存时,老板王某却漫不经心,认为执法人员是小题大做。“我们现在已经不生产了,准备搬迁。”

“为什么不配合抽检?”面对记者的疑惑,王某表示:“多少有点,谁敢保证不出任何问题,前段时间已抽查过了,为啥还检查。”

在执法人员一再表明打假行动重要性后,王某一改常态,和执法人员打出了“温柔牌”。

严查坑农违法行为

“这次行动,是八省联合行动,主要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带队的省质监局稽查总队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案件查办极为保密,信息来源是国家质检总局前期暗访摸排的线索,具体情况事前均未告知。

遏制假冒伪劣农资,除了严把市场准入关,规范品种管理,更重要的是实行广泛协作,检打联动。据介绍,今年质监系统的“农资打假下乡”行动,将主要通过推进现场检测、开展现场咨询与宣传、抓造假案件线索、健全案件省际协查机制几方面进行。

同时,质监部门紧盯不符合相关标准、虚假标识、无证生产和故意降低化肥有效养分的违法行为,将“12365”投诉举报热线扩大案源的功能,与“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活动结合起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