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和“被需要”让她选择留下
2012年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本报《蚌埠夺女大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本报记者26日晚受邀走进央视直播间 做客《夜线》栏目,揭开小惠惠事件疑团
“自由”和“被需要”让她选择留下

记者 雷强 文/图
本报记者与张越合影
张越为本报题词
 

上海亿万富婆与怀远贫寒养父夺女事件,在养女惠惠暂时决定留在养父身边后,留给读者一个个疑问,她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她的选择是对是错?26日晚10时10分,本报记者张火旺应央视邀请,走进《夜线》栏目,与主持人张越和著名作家陈岚一起,为读者深度分析,力图揭开读者心中的谜团。

话题一 是否懂得儿童的心理?

张越:今天我们的这位嘉宾,张火旺先生,他是报道这个故事的人,比较了解前前后后的情况。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生母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13年后,要把惠惠找回来呢?

张火旺:13年后,她现在事业有成了,家境也富有了,她有这个条件。安定了,就想接回来弥补,她对女儿有愧疚。这个闺女要回来,加拿大的移民手续也正在办理当中。

张越:生母对孩子好吗?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看到有一些网友公众,有谴责的意思,就是说,你们有钱,你们就欺负人家乡下养父。有钱了不起啊,她生母有这个蛮横的态度吗?

张火旺:不是,应该不是。通过我和生母的沟通,她就是以一个母亲的心态,来处理这件事情。她不是以一种强势的心理来夺回女儿。她是一个母亲,现在想对女儿来进行补偿,让女儿有好的教育、好的发展。

陈岚:您在和她接触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这个妈妈懂儿童的心理。就是比较善于沟通,或者简单地说,她会照顾孩子吗?

张火旺:这点我认为她目前有一点,做得不够好。她太急了。她急于培养她,时间赶得比较快。

话题二 普通人的逻辑会怎样选择?

张越:据说有上10万的人在参与孩子的选择,他们大多怎么选?

张火旺:在我们第一篇报道推出来的当天上午,我们就做了一个初步统计。市场星报官方微博、星空社区,还有短信平台,有十几万人来关注这个事件。我们做粗略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支持她到上海去。但是,有个附加条件,小惠惠不能忘记养育之恩,要回报养父。

陈岚:这是普通人的逻辑,咱们普通人的逻辑,优先从孩子的利益的最大化去考虑,多数人都做出这种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实真正要评估的时候,咱们还有其他条件。其他条件包括什么呢?就是她的亲生父母能不能为这个孩子提供一个有情感交流的、能够接纳她的、能给她安全感的、能适合这个孩子身心都健康成长的空间。

话题三 幸福来源于“被需要感”

张越:其实我觉得所有人可能都忽略了一点,小孩她需要什么?她在农村的学习成绩,跟她在上海的学校的情况,环境里面的自信程度,跟同学老师的交流情况,肯定是有区别的。

张火旺:肯定是有的。我跟她交流的时候,比方说一些网友关心的话,你为什么选择留在这里啊?为什么不选择那里啊?她很少愿意说。但问到她学习成绩怎么样的时候,她脱口而出,说在当地学校是前三名的成绩。

张越:你想象一下吧,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一个陌生的妈妈,这个妈妈看不见。送到了寄宿学校,到了寄宿学校以前你是好学生,到了这儿,你什么都跟不上。基本上,你的口音,你的打扮,你的言谈举止,到了大上海,你没有任何自信。你完全合不进群,你没有朋友,然后你还无处说。所有的那种孤独感,一下子被改变了生活环境的那种不安全感,你全都没处说,你在感情上肯定特孤单。弟弟几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把弟弟抱大的,弟弟现在每天都跟在后面喊她姐姐,不愿意离开她。

陈岚: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就叫被需要感。人的幸福的层面,有几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说我们能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幸福感要远远比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的时候多得多。因为觉得自己是被人需要的,被人依赖的,那种幸福感是非常强烈的。

话题四 凭什么要当贵族?

张越:这个孩子曾经说过,我在老家的时候,我有很多小伙伴,在外面到处跑着玩。而在上海,每天回到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冷漠、孤独、不被需要,毫无自信。

张火旺:我这里有一个问题。她在农村她养父家里,她是绝对的充分的自由。但是这个充分自由,从亲生母亲那里看来,这就是放纵,你不管她不给她约束。

张越:其实一个孩子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只要大事不出格,相对自由的环境里长出来的孩子相对健康。关键是你得有一个培育过程,她自由惯了,你现在想给她立规矩,你给她这个立规矩的过程了吗?来了就立规矩,忽然就号称让人当贵族,人家凭什么要当这个贵族啊?

话题五 如何建立感情联系?

陈岚:我们普遍来说,跟父母一起长大的孩子,对父母的服从是天然的,但是如果你隔绝过了,对不起,一开始介入这个角色的时候,你只能以朋友的姿态出现。

张越:所以我想跟这个亲妈说,如果想让孩子回来,可能你有几件事要做。第一,尽量多多补偿养父那边,让孩子减少愧疚。这个孩子跟你走,扔了弟弟,扔了爸,她心里是有很深很深情感愧疚的。如果你再不让她跟她爸联系,让她离开那个家,切断这种关系,她愧疚会更深。第二个,能不能下定决心,多少放弃点自己的事业,多陪陪孩子,作为补偿,至少拿出两到三年的时间,全部的精力在陪这个孩子身上。忍受孩子所有的坏脾气,忍受她跟你的疏远,忍受她野,慢慢地建立感情联系。直至她愿意接纳你。

记者感言:

亲情需要一点一滴积累,无论是孩子、伴侣还是父母,他们需要的亲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常在一起。“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与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其实纵然我们有来生,纵然人可以转世,但在来生中家人未必有缘相见,重逢后未必知道彼此曾经是家人。明白这一点,就会明白此生此世的重要。在这个钢铁与混凝土铸就的社会里,我们要唤回缺失的亲情,上班前倾听亲人的叮咛,下班后享受亲人间最温暖的交流,当面道一声早安,轻轻说一声晚安……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