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加班费须缴个税为何难接受
如何终结大学做“大”情结?
汶川震中纪念地不应成为风景的点缀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汶川震中纪念地不应成为风景的点缀

钱兆成
 

近日,汶川县启动了“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南方日报》2月21日)

将数以万计的普通民众遇难区建成风景区,可能一时会带来比较可观的利润。但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即便这种把丧事变成喜事的特例存在,但这种“存在”是否应该复制?更为一个实际的问题是:当你走在埋有同胞尸骨的土地上时,你是否还有心情看风景?还有多大的闲情逸致去吃喝玩乐?

这个世界不缺乏天灾人祸,缺乏的是应对天灾人祸的态度。世界上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灾难博物馆,永远记载着历史上的人类灾难。例如,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灾难博物馆、唐山抗震纪念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意大利的庞贝遗址博物馆等。这些纪念馆的主色调无一不是庄严肃穆,哪有为了向商业化献媚而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痕迹?

反观汶川,连灾难是怎样发生的、该吸取什么教训、该怎样对待灾难这样基本的问题尚未完全讨论清楚时,就急巴巴去建设风景区,这样的现实图景勾勒出怎样的黑色幽默?

笔者以为建风景区之前首先要弄清每一个受难者的姓名,让每一个活着的人永远铭记。难以记录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这是民族意识的缺失,这样的错误我们一犯再犯。卑微的个人常常矮化为抽象的数字,泯灭在历史长河中。在某些人眼里,追寻死难者的英名,没有多大意义,这种行为是徒劳的,不能带动GDP发展,不在某些人考虑范围之内。

英国哲人休谟说过:“灾难是对人性的考验。”笔者以为,灾后重建中的细节更能展现人性的细节,更是对人性的考验。笔者主张影响历史的标记应该忠实于历史,让人们受到鞭策,而不是成为所谓风景的点缀和装饰。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