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城北乡的冬麦田里(外一题)
“弱者”的智慧
一条河的闲话
年说
3上一篇 2012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年说

张堃
 

年的美妙,在于酽酽的亲情,在于浓浓的烈酒。

经过春夏秋冬一年时间的炖煮、发酵,年的味道,在白雪和红春联的映衬中演绎得滋味绵长,让奔波的游子心生向往。

淮北平原,白杨林的尽头,荒草蔓延的祖坟边,父亲哽咽地呼唤:“娘,我来看你了!”

皖西小镇,挂着红灯笼的庭院,白发的婆婆出神地凝视着小孙子无厘头的玩闹,咧着嘴,无言地微笑,无言地落泪。

这是今年春节触动我内心的镜头。这些瞬间带着温度留在记忆深处。惆怅和温情杂糅的感觉一如卞之琳的那首诗:“最好黄昏里回来/轻轻地推开了房门/走到炉边/谈尽了天的两三个朋友身边/冷不妨在哪个的肩上一敲/敲散我们的迷惘/让我们抬起倦眼/见到你冷风里带回来酡颜/在含笑。”

小的时候,盼望过年,为了新衣、美食和压岁钱;现在,盼望过年,为了在一年快节奏的压力中寻找短暂的慢生活,为了感恩、祭祖、放空、休整。也为了汲取贴心的慰藉和生存的力量。所以春运一直被誉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类大迁徙。一个月的时间里,30多亿人次的人口投入这场浩浩荡荡的流动。不就是挤吗?没关系,反正中国人的生存空间从来没有宽敞过。我们从小挤到大,从来不乏憋屈环境中挣扎的能力,何况车票引领的方向是亲人期盼的目光。

哪怕外面风雪连天,哪怕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回家过年,就像回到母亲温暖的子宫一样安全,那是我们生命开始的地方,我们放下盔甲,掀去面具,丢开社会角色,贴近生命的原色,做回一个纯粹的自己。

团圆桌上,酒入愁肠。年,就是亲人间火辣辣、热乎乎、大着舌头的一声问候。

别看洋节炒得再火,哪能像春节一样深入中国人的心房。回家团圆,这是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回归,是一个民族心中最柔软、最温暖的寄托。

除了奔波忙碌,我们还需要点什么。年,帮我们实现。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