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报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出席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当天的奖励大会上,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另4大国家级科技奖项也一一揭晓并颁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流体力学与量子力学方程组的若干研究”等36个项目获二等奖;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8位科学家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18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刘东生、金怡濂、吴孟超、王永志、李振声、叶笃正、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
谢家麟:加速器王国的躬耕者
他身上有一种文人的儒雅风度,他的名字却和一系列加速器的顶尖技术连在一起: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电子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他就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先生。
1952年,回国受阻而无奈留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的他接受了一项任务,研制一台高能电子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用它产生的高能量电子束流,打入人体内部杀死肿瘤细胞,治疗癌症。 经过两年废寝忘食的工作,由谢家麟领导的团队,建成了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技术要求精尖的第一台医用电子加速器并用于临床,在美国高能物理界引起轰动。正当他一举成名之际,美国移民局给他来信,要他在做美国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选择,他却毫不犹豫决定回国。
回国后,为了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谢家麟决定建造中国自己的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研究,1964年,我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终于研制成功。这大大推动了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建造和应用,在辐射消毒灭菌保鲜、肿瘤治疗、集装箱检测、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开展高能物理实验研究,这曾是几代中国物理学家的梦想。 谢家麟领导组织了数十次研讨,反复权衡质子打静止靶和正负电子对撞两种装置的优缺点,最终确定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
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现对撞。与他共事多年的叶铭汉院士说:“谢先生当时的决策引导我国高能物理走上了今天的发展道路。” 据新华社
吴良镛:建筑界泰斗“匠人营国”
他是一位温和敦厚的建筑界泰斗,曾手书“匠人营国”。他一生都在践行“谋万人居”的理想,至今仍不离讲台。他,就是90岁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吴良镛。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家庭。1940年,他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开始了一生“匠人营国”的生涯。1945年,吴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约,赴清华协助筹办建筑系;1948年,他被梁先生推荐到美国学习,在大师沙里宁的指导下深造;1950年,吴良镛毅然回国,从此再没离开清华。
虽然身处教学、科研一线,但吴良镛笃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必须从实践中来。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学术带头人,吴良镛不断探索着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发展之路。他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人居环境科学”体系。
从1984年他培养出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第一位博士起,一代代建筑新秀在吴老培养下脱颖而出。在退休前,他仍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做学问的学者。中风之后还不离讲台,现在仍在带博士生。他曾积极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参与上海浦东规划、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等等,至老仍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少年时代“谋万人居”的理想,他还是一贯的谦虚:“我的作品不多,都是大家一起做的。每个作品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我问心无愧了。”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