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志皖山 留情皖水
2012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寄志皖山 留情皖水
——李白的安徽驴友生涯
张亚琴/图
 

安徽,对于李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这里,他接到了生平惟一的任官命令,曾寓居南陵、宣城等地,晚年投靠在当涂任职的族叔,并以青山为最后的落脚点。他把未酬的报国壮志豪情、向往的自由狂放本性,留在了青秀丽雅的皖山皖水之中。这些,他所吟咏的百余首有关江淮大地的名诗可以作证。

从南陵,奉诏去面圣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白听到唐玄宗下诏召他入京时,流露的狂喜。此时,他已携妻带子女,由山东济宁南下,经芜湖来到南陵,将家安在了寨山脚下。

时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初到南陵,便被县丞常建所欣赏而相交。他俩经常切磋诗艺,推杯换盏,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此间, 他俩相约乘舟顺江而下游山戏水。行至五松山时,李白建议停舟登山。不等到达山顶,李白一首《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诗已经敲定。到山上寺庙,李白借来笔墨纸砚,用其龙飞凤舞的行书将这首诗录出,当场赠送给常建。李白在诗下自注:“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当时五松山在南陵境内,后划为铜陵。

李白在南陵的日子可谓是逍遥自在。同年秋天,好友吴筠向朝廷大力推荐李白,唐玄宗终于决定征召李白入京师长安,这让李白有了面圣的机会。喜讯传来时,李白非常高兴。他拿出酒葫芦去沽新酿的白酒,又让童子杀鸡备菜,好好庆贺一番。而《南陵别儿童入京》就是那种情境下酝酿而生的。

可李白的狂放直爽终是让他无法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供奉翰林只干了一年多,就受到权贵小人们的排挤,被皇帝赐金还山了。在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往来宣城诸处。在这一段时间里,李白常来南陵,在五松山、隐静寺等处流连。他在五松山共写诗七首。

因参与永王璘幕府,在永王兵败后受到牵连,李白被流放夜郎,虽然途中被赦,但他已身心疲惫。

在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冬天,他带着小儿子再次来到南陵,寓居在县城北街的谢家池附近(今龙会桥一带),在这儿生活了几个月。

此次来南陵城北之前,李白先去看望了五松山的荀大妈。当他到达荀媪家之后,荀家人非常高兴,像迎接亲人归来一样,拿出家里最好的雕胡饭(用菰米做的饭),大家在月光下共进晚餐。李白被这种深情所感动,以至再三道谢,难以下咽。这件事记叙在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一诗中。

前后三次南陵之行,让李白留下了与南陵有关的诗共十余首:《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纪南陵题五松山》、《於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五松山送殷淑》、《书怀赠南陵常赞府》、《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别韦少府》、《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游谢氏山亭》、《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寄韦南陵冰》、《南陵别儿童入京》、《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铜官山醉后绝句》、《哭善酿纪叟》、《江夏赠韦南陵冰》、《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张亚琴

七到宣城缓失意

在李白的生命旅途中,宣城是个不得不提的地方,曾七次到游。当他再度失意离开长安之时,他的从弟、宣城郡长史李昭邀请他去宣城。收到李昭的邀请书不久,李白就出发了。出发之前,他到宋城看望妻子宗氏,到东鲁看望子女平阳、伯禽,并显得十分伤感。

到了宣城,官员们的热情、美好的景色,使李白的心情得到纾解。此间,李白常去敬亭山下独坐,并留下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著名诗作。李白在宣城期间,共写诗82首,光为敬亭山就写了21首,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这首《独坐敬亭山》。

当李白族叔监察御史李华出使东南,路过宣城,李白问起朝廷近况。李华告诉李白,现在朝廷的军费开支简直是天文数字,因战争而死亡的士兵更是不可计数。李白本指望从李华口中得知一点好消息,但他失望了。刚得到纾解的心情又复愁云密布了。

在陪李华去登谢朓楼时,他写下了《陪叔华登楼歌》。

秋浦县(今安徽贵池县)县令崔某引李白去游秋浦河。秋浦河两岸长满了石楠树、女贞树,在树丛的深处,不时传来白猿吟声。李白在《秋浦歌十七首》中写下了他对当时景色如画的感受,可也反映出了他的忧愁心境。并且由于十分想念夫人宗氏,写了《秋浦寄内》、《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多首诗。

而泾县县令汪伦的盛情款待,也让李白没齿难忘。至今,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的故事,在皖南一带仍然流传甚广。有一天,汪伦和李白来到十里外的桃花岭。桃花岭下有桃花潭,桃花潭畔有万家村,一家酒肆高挑一个斗大的“万”字旗,酒香诱人。李白此刻不由大笑道:“原来如此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妙啊,实在太妙了。”李白与汪伦在万家酒店痛饮告别,并且挥毫写下了一首小诗赠与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在宣城居住了不短的时间,他甚至在皖南娶了一位刘姓女子,这是李白的第二次婚姻,据传,这位皖南女子烧得一手好菜,牢牢拴住了李白的胃。 张亚琴

李白夜游宴嬉台

宴嬉台,又名燕喜台。原址在砀山县唐宋旧城东里许。

唐天宝年间,李白、杜甫、高适三人一同南下,寻访砀山县令刘氏。

刘氏风流倜傥,喜欢写诗作画,尤其崇拜李白的诗才,欣闻李白已到梁园,便喜不自胜,慌忙聘请天下名师,酿造好酒,以备日后款待诗仙。

美酒酿成之日,适逢李白等三人来砀。入夜,刘县令在燕喜台上高搭彩棚,大摆酒宴,给他们接风洗尘。

“酒逢知己千杯少”,刘县令和李白、杜甫、高适虽是初交,却一见如故。刘县令仰慕他们超人的才华和放荡不羁的性格;他们亦欣赏刘县令的豪爽倜傥、推心置腹。李白早把京城所受排挤的愤懑抛到九霄云外。他禁不住诗兴大发,挥豪写下了《秋夜与刘砀山泛燕喜台亭池》。刘县令也有和诗,可惜没有流传于世。当时的杜甫、高适因自谦,没挥豪留诗,而在以后的回忆诗章中,曾提及三人同游砀城之事。 朱玉婷

虔诚拜访老子故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被玄宗“送金归山”的李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一路东行来到向往已久的道祖故里——涡阳的老子庙。

当时,汉代所建老子庙已经580年。然而,李白眼前的老子庙变成了一片废墟。

李白思绪万千,挥笔写下了《谒老君庙》,用浓重的笔墨描述了当时老子庙的冷落和荒芜,联想到自己虽然和唐王朝同宗同姓,却遭到排斥疏远,不由得感叹道:“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张亚琴

长居潜山的愿望

48岁的李白是在江上第一次见到天柱山的,那是他离开金陵,溯江而上的时候。从《江上望皖公山》的最后两句“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是说等他学道成功之后,将在此长住。可以看出,诗仙对天柱山之行的期待。

两年后,李白虽未能实现定居的愿望,但也携妻挈女,在天柱山住了一段时间。

传说李白在去司空山途中,来到天柱山的野人寨,登上石岛,面对奔腾不息的滔滔河水,心潮澎湃,开怀畅饮。李白一连饮了几十杯,然后又满上一杯,双手举过头倒入河中,顿时水波荡漾出现五光十色,流金溢彩。李白挥毫写下“酒岛流霞”四个大字,“潜阳十景”之一的酒岛流霞,就来源于此。 朱玉婷

为品名茶游霍山

这只是个传说:唐太宗的御妹玉真公主李翠莲出生在帝王之家,自幼淡泊名利,敬佛修善。后来千里迢迢地来到霍山白云庵削发为尼,当上了住持。

在白云庵修行数年的李翠莲,细心研读陆羽《茶经》,制作出独特的黄芽茶,后被唐太宗命名为“抱儿钟秀”。

李白听说后,为品饮“抱儿钟秀”而来到霍山,在白云庵畅饮三杯“抱儿钟秀”之后,居然如醉酒一般,提笔在墙上书下“离天三尺有仙芽,太宗赐名抱儿茶”的诗句,随后将一棵白果树苗倒插于庵外,摇摇晃晃下山而去。朱玉婷

酒醉和县留佳句

当李白满怀失意之情,写完《横江词》以后,就在历阳住了下来。

历阳县丞王利贞和司马褚氏接待并陪同了李白。在酒席间,李白当场写下《醉后赠王历阳》诗。

褚司马平时最敬仰李白,设家宴请他。席间,两人喝得非常痛快,酒喝到高峰时,褚司马拉着小儿子跳舞给李白喝酒助兴,直喝到午夜,才回驿馆。后来,当李白回味在褚司马家中酒酣趣景时,提笔写下了《赠历阳褚司马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也》。

历阳人的好客,历阳县的好酒,给他排遣了历年遭受打击的愁闷心绪,对历阳产生依依不舍的情怀,于是又提笔写下赠别诗《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古时的历阳,就是今日的和县。 张亚琴

客死当涂埋青山

南朝大诗人谢脁曾筑宅当涂青山,常来此居住吟咏。李白一生仰慕谢脁风范,同样眷恋姑孰山水。自25岁第一次到当涂开始,直至63岁终老当涂,李白在38年间,先后7次来到当涂。他多次来当涂,寻幽览胜,题诗吟咏,留下了50余首诗文。其中《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横江词》等,成为千古名作。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夏秋之交,李白听说朝廷委派的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李光弼,统领百万大军往东南平叛至彭城(今徐州),遂动身北上投奔李光弼,以图再次为国效力。可是无奈半道病还,折回金陵。李白在金陵穷困潦倒,无依无靠,于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抱病乘舟而往当涂投奔县令、叔叔李阳冰。后来病死在当涂,病逝前还赋有《临路歌》一首。

李白病逝以后,先殡于当涂县南10里处的龙山东麓。儿子伯禽定居当涂,两孙女嫁给当地农民,“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后来,李白墓又被迁至青山。至今,在当涂,还有与李白有关的遗迹。

联璧台 原名舍身崖,又名捉月台,位于采石矶头燃犀亭右前方临江处,为一嵌于峭壁上巨石。因传说李白酒醉即从此台跳江捉月而死,故又名捉月台。1987年,在李白逝世1225周年之际,联璧台旁塑起一尊李白雕像。

太白楼 又名谪仙楼、青莲祠。李白逝世后,民间广为流传“跳江捉月”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人们在他经常游历的采石江畔、翠螺山麓,建造巍峨的太白楼。

李白衣冠冢 位于翠螺山南麓。采石李白衣冠冢始建于唐代,相传李白身着宫锦袍,在采石矶头酒醉跳江捉月,溺死江中,其衣冠被渔人捞起葬于采石。现江心洲有宫锦村,即传闻中打捞李白衣冠的地方。

横江馆 唐天宝年间,李白欲在此渡江前往历阳,被风涛阻隔,诗人遂写下著名的《横江词六首》。其中一诗云“横江馆前津吏迎”即指此横江馆。宋元以后,横江馆几易其名。明为皇华驿,清改为采石驿,后地毁不存。1978年,采石公园在三元洞上方半坡处(玉皇殿遗址)重建横江馆。

龙山 坐落在当涂城南青山河畔,距县城6公里。李白曾几次登临龙山,有《九日龙山饮》、《九月十日即事》诗二首。后病死于龙山故宅,初葬龙山东麓,后迁葬青山。相传当年李白的两孙女,就嫁在龙山西侧的荆山附近的农家。

青山谢公宅谢公池 “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李白,对青山怀有特殊感情,生前多次登临青山,览胜抒怀,寻访谢脁遗迹,凭吊谢公故宅,留下《谢公宅》、《游谢氏山亭》等诗篇,死后埋骨青山。

太白祠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正月,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遗愿,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迁坟于青山。李白墓自唐迄清,12次修葺。1979年,当地政府拨款重修李白墓和复原太白祠。随之征地50亩,扩建李白墓园。 张亚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