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大片
电影院等文化场所 能否免费对农民工开放
3上一篇 2012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80后”新生代农民工约为780万 业余生活主要是“睡觉”和“闲聊” ,两会代表、委员建议——
电影院等文化场所 能否免费对农民工开放

 

影片背景 业余生活主要是“睡觉”和“闲聊”

据介绍,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16岁以上,在县域以外从事非农生产和经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业户籍人口。经测算,2010年我省外出务工人员1230万,其中“80后”新生代农民工约为780万,占63.8%。

2011年7~11月份,团省委、省青联在全省12个省辖市发放问卷1080份,并和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入访谈,就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生活不满意和极不满意的占22.3%,认为一般的占49.6%;经常参加工作或生活场所文化活动的占7.7%,偶尔参加的占52.5%,从未参加的占24.5%,根本不知道的占15.1%。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时间主要活动中,看电视听音乐占21.8%,睡觉聊天占14.8%,逛街购物占8.1%。文化活动性质相对传统、单一。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突出,其中紧张焦虑、压抑受挫、孤独寂寞、有被歧视被剥夺感成为四大主要问题。

调查还显示,有6.1%的农民工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每月文化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66.5%;新生代农民工中大多数对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38.4%的人希望提供优惠或免费的文化服务,26.1%的人希望能发放电影票、演出票,22.1%的人希望能向农民工开放所有文化活动场所。

影片分析 高额的文化消费让新生代农民工望而却步

省政协委员、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汪华东分析说,由于就业不稳定、工作时间长和工资收入较低,新生代农民工经济、生活、精神压力较大,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很少。调查显示,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每月文化消费超过50元的比例只有30%。

同时,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缺位,有些本应由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的文化消费诸如公共图书馆、城市阅报栏、低价或免费文化欣赏活动以及必要的职业培训等,存在严重的不足;城市的一些文化产品与服务设计更多的是迎合高收入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收费标准远远超出农民工的承受能力,为农民工提供最多的就是价格低廉,而且条件极差的游戏厅、网吧,高额的文化消费让新生代农民工望而却步。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企业都认识不到通过提供文化服务,使员工的社会文化心理得到满足对企业的重要性,也不愿意在农民工文化生活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未尽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的社会责任。

观影共鸣 “农民工”应该全部改称“外来务工人员”

合肥宴之道大酒店总经理刘浩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第三产业用工非常吃紧,所以作为用人单位也希望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新生代农民工也就是俗称的“80后”,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他们与传统的进城务工人员不同,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他们也希望受到人格的尊重,他们有看电影、上网等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所以用人单位应该在这方面多“动动脑子”。

安庆代表团刘长春代表建议,要尽快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镇制度,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称呼“农民工”为“外来务工人员”,并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

观后建言 全社会应关注青年农民工文化生活

对此,汪华东分析说,一方面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比较迫切,但文化供给和自身的消费能力又相对欠缺,“尤其是他们看到城市蓬勃发展的歌厅、舞厅、游泳馆,自己又加入不了时,心里肯定有落差。”汪华东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对青年农民工生活重视程度要加强,而全社会也要关注到这个群体,“比如图书馆、电影院等能不能对青年农民工免费开放,而农民工自身也要提高素质和专业技能。”

各级党委政府要明确常住地政府是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责任主体,加强涉及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服务的相关职能,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文化供给制度的限制,给新生代农民工以市民待遇。

通过建立社区农民工心理辅导站等文化平台,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和感情辅导,让他们有诉求和表达的机会,促其融入城市文化。要督促企业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保障,要求企业充分尊重和维护新生代农民工获得等价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实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改变其精神状态长期压抑的现状。企业要为新生代农民工“量身定制”各类文化服务活动和项目,发展切合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技能、心理和思想素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