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振股市信心”的表态,让投资者备感振奋。从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到加强股市监管,低迷的市场氛围下,一系列政策明确了未来股市的发展方向。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股市已跃居全球市值第三,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力“推动器”。然而,中国股市依然年轻,这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意味着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是股市信心受到抑制和伤害的主要根源。 摘自《人民日报》 许志峰
理性和长期投资基础不厚实
从2010年到2011年,股市连续两年背离宏观经济大势,跌幅在全球股市中居于前列,投资者因此“伤痕累累”。也应该看到,与“大落”如影随形的是“大起”,2006年和2007年,A股曾出现一波历史性大牛市;2009年A股涨幅也曾居全球第一。大起之后,必有大落。巨幅的股市波动,表明理性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基础不厚实,投机炒作、追涨杀跌风气浓郁。
“新股热”是健康发展之顽症
“新股热”持续不退,也是股市健康发展的顽症之一。这两年,市场偏爱新股,给新股支付较高的价格,已成为我国股市的一个独特现象。统计显示,新股的发行市盈率超过沪深300指数的两倍,且上市首日后还能有超过30%的整体涨幅。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新股定价水平似乎已独立于其他上市公司,形成自我循环,造成少数人获利、多数人吃亏的局面。
“劣币驱逐良币”助长投机
股价结构不合理,则是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的现象。缺乏“想象空间”的绩优股无人问津,饱受冷落,而那些带着“朦胧题材”的垃圾股却被反复炒作,股价高企。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也助长了市场的投机之风。
长期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合理回报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市场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提振市场信心,关键在于给投资者稳定的合理回报。股市回报,一方面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需要成熟而公平的市场环境。如果一项制度或政策只让少数人得利、多数人受损,就有必要进行深入反思并尽快纠正。中国股市发展到今天,不能再完全依托吸引“增量资金”、外延式扩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完善市场制度,强化内生增长机制,让投资者的财富与市场共同成长,使市场成为融资者与投资者共同的“乐园”,股市才能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