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尚书》原来系“伪书”?
点评:看到这个新闻想笑,古文《尚书》是伪书,明清之时学界就有定论,根本无需“清华简”来证明。即便是伪书,因对历代学术产生过重大影响,依然有它的经典价值。真正值得辨别的倒是这些“清华简”的真伪,因为从发现到清华校友捐赠,时间极短,而且根本无法考证它的来源。对清华来说,眼下关键是让更多专家参与“清华简”的鉴定,学界对“清华简”的真伪早有很多质疑。
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看到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确系“伪书”。
秦代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书写。将“清华简”的文章与传世《尚书》相比较,很多篇章都不相同,证明是后人编造。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它的怀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确的,这也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
作家维权联盟向苹果索赔千万
点评:一方面,网络期盼实现公众在数字时代知识共享的自由,另一方面,对很多著作权人构成了权利伤害。网络知识的共享概念和眼下著作权保护模式都需要反思,如何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即能保证网络信息共享,又能让著作权的利益受到一定保障,这是整个国际社会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当然,只有在出现大量类似作家维权联盟和苹果公司的侵权官司,人们才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边界。
日前,作家维权联盟对外透露,其诉苹果公司侵权一事已正式立案。此次维权涉及沧月、慕容雪村等9位作家的37部作品,索赔金额共计1191万元。
在苹果商城上,一些作品被盗版使用,供iPhone手机用户下载阅读。去年,作家维权联盟曾向苹果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苹果公司停止侵权、删除盗版作品、赔偿损失,但遭拒绝。作家维权联盟一纸诉状将苹果公司告上法庭。
拍出1.4亿的“千字文”是假的?
点评:我当然相信专业博物馆的判断。对像宋徽宗这样的经典藏品,如果是真迹,历史上一定留有记录,只有极少可能从民间突然冒出一件绝世藏品。对古董来说,物件的作假、作伪很简单,但在来源和身世上造假,却很艰难。这类赝品之所以能在拍卖市场上成交,显然是拍卖行的“明知故犯”。造假者和拍卖行敢以身试法,也是因为大陆法律对此类行为并无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是赝品大行其道的根源。
日前,一件宋徽宗瘦金《千字文》书法作品拍出了1.4亿元天价。然而,时隔仅一日,便有人质疑这件书法作品的真伪。质疑者是收藏有宋徽宗《千字文》唯一真迹的上海博物馆!
有报道称,上海博物馆方面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只有一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拍卖方坚称“上海博物馆的藏品是手卷,我们的拍品是册页,是完全不同的形式。”
范曾诉郭庆祥案维持原判
画家范曾诉郭庆祥名誉侵权一案近日二审结束,法院驳回了郭庆祥的上诉,维持对郭庆祥依然维持书面道歉和7万元赔偿的原判。郭庆祥曾在《文汇报》鉴藏版争鸣专栏发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的署名文章,对范曾的“流水线”作画提出未点名的批评。
终审的判决并未给这个大案画上一个句号。郭庆祥举行媒体见面会,对终审判决书提出诸多质疑,称这是“流水线作业”打败了艺术批评。
点评: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评价,我只能说,这是一个让艺术与法律双重蒙羞的判决。郭庆祥的文章在我看来,写得理性平和,批评的不过是艺术界流行的市场意识与包装手段。范曾的“流水线画法”,如果成为一种艺术常态或价格极高,就可能损害到真正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市场。在这种案例中,如果不保护民众的知情权和批评权,真正受损害的就可能是那些收藏家与整个艺术市场。
选修潮课风靡高校
点评:用哈利·波特来教遗传学,确实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潮课”。这就好比通过《西游记》来研究孙悟空和猴子的遗传关系。小说写得再形象,也属于作家的想象,即便作家有相应的遗传常识,也很难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因为这会让学生混淆科学与想象的界限。可以研究真实历史人物的遗传基因,比如孙中山或袁世凯,但以小说主人公作为吸引学生的方式,总让人感到不伦不类。虽然我不赞同灌输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但对这类稀奇古怪的“潮课”也无法认同。
元旦前后,恰逢广东各大高校“选课季”。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悄悄在微博走红,被誉为“神级选修课”。纵览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雨后春笋般开设的选修课,《三国杀攻略教程》、《爱情心理学》、《心理应激微反应》……在国外,这类“潮课”风靡已久,“魔法课”、“僵尸课”、“爬树课”……怪招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