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男孩身患重症,“离去” 家人决定捐出遗体,“重生”
2011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六岁男孩身患重症,“离去” 家人决定捐出遗体,“重生”
眼角膜将被移植,遗体则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
曹亚伟 刘潜 文/图
省红十字会向张守远颁发张浩的捐献证书
 

12月11日中午,在一个简朴的遗体告别仪式后,6岁男孩张浩的遗体被推上了安徽医科大学派来的专车运往合肥,成为安医大该县首例遗体志愿捐献者,也是安医大接受的阜阳第四例遗体志愿捐献者。

男孩不幸患重症

2010年11月,太和县李兴镇孔大村的张守远,发现5岁的小儿子张浩,下巴上长了一个小疙瘩,之后辗转到蚌埠,孩子被确认患上了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医生表示,此病恶性程度高,属世界性疑难病症,很难治愈。“术后复发率达80%以上”。

“放化疗行吗?”面对张守远充满期待的目光,上海、北京等地各大医院专家都摇了摇头。 肿瘤处于咽喉部位,周围器官复杂,且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承受不了放化疗产生的副作用。

但张守远决定背水一战。2011年3月份,6岁的张浩在蚌埠实施了手术。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张浩身体比较正常。

父亲忍痛割最爱

一个半月后,小张浩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以“疯狂”的速度生长。全国各大医院的专家们给出的诊断结果相同:孩子的病情已经没有好转的希望了。

万念俱灰,两个月前,张守远带着儿子回到了家乡。“生活中,孩子有什么要求我们都答应他。”张守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陪伴儿子走完最后的路程。

“乖巧、懂事,在疾病面前显得很坚强。”据张守远介绍,妻子没有工作,他主要靠当建筑工人为生。一年来,为了给张浩治病,外面欠了三四万元的债务。

让孩子生命延续

张浩的外公是位退休教师,放弃治疗的这段日子,他一直在想如何让外孙的生命延续。

“我们不如把孩子的遗体捐献了。”老人对张守远说,当孩子的眼角膜等器官移植到别人身上时,就像张浩还活着一样。

女婿、女儿同意了老人的提议。张守远说,孩子已无法治愈,但他的遗体可以用于医疗研究,希望医生能尽快找出治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同意捐献的主要原因。”

最近,在安徽省红十字会的具体指导下,张浩的父母同安徽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受站取得了联系,并办理了遗体捐赠的相关手续。

寄托最爱盼重生

12月10日,张浩突然发起高烧,被紧急送往太和县人民医院。医生多次测量,孩子的体温达42度。第二天中午,6岁的张浩走完了生命的历程。

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中心安医大接受站副站长付杰、太和县红十字会副会长钱纯建以及太和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郑重地来到孩子病床上,深深鞠躬。简朴的告别仪式后,孩子的遗体被送往合肥。

付杰告诉记者,孩子的眼角膜首先会被移植到其他病人身上,遗体则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

望着远去的汽车,张守远期待着儿子能早日“重生”……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