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菊花,一座城
2011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朵菊花,一座城
“四大药菊”之首滞销背后隐含怎样的产业瓶颈? 本报记者深入滁菊种植、加工、销售基地,追踪产业链路径
记者 胡昊 董艳芬 星级记者 宛月琴 文/图
 

一朵菊花,一个产业。

在滁州,菊花不但是秋天里的风景,也成为这座城市的特色。而在这个收获季,因为阴雨天气影响,加上种植面积的激增,去年8.5元一斤的滁菊,最低的只卖到了从未有过的几毛钱。菊农心伤的同时,加工企业也表达了自己的难言之隐,售价不菲的机械设备,1年中有11个月都在“赋闲”,集中上市的背后,让加工企业无形间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而在销售环节,滁菊产品单一、销售渠道过窄都是其不争的事实。

12月6~7日,记者一路追踪,试图用脚步解读滁菊产业化的路径。

环滁皆山也。

1000年前的欧阳修来到滁州时,也许没有看见漫山的菊花,在醉翁亭的风景里,也觅不到菊花香。但是,很多年后,菊花和醉翁亭一样,成了滁州这座城市最吸引人之处。

从合肥出发,沿着合宁高速一路往东,到达全椒出口。远远地,菊花的身影便在两旁的巨型广告上随处可见。《本草纲目》云:“滁州菊,单瓣色白,味甘为上。”清光绪年间《滁州志》又记载“甘菊产大柳(今南谯区大柳镇)者佳谓胜于杭产而不可多得”,也就是在此年间,被列为贡品。延续至今,与杭白菊、黄山贡菊、亳菊同列“中国四大药菊”。

“金心玉瓣,翠蒂天香”。史料中是这样形容滁菊的,因其黄心较大、花瓣紧密而清澈、芳香独特,依中医的说法:性温和,气味清香,既可入药,又可作清凉饮料。中科院学部委员叶桔泉《现代实用中药》一书评价,“安徽滁州产者最清凉,不苦不甜,白菊中以此为最良。”

花农伤

今年花价是“史上最低”

追踪地点:琅琊区城郊乡城西村

沿着滁宁路,一路左拐右拐,冬日的乡间显得有些萧条,光秃秃的树干任凭北风劲吹。约20分钟的车程,道路两旁的店铺多了起来,人群来来往往。这里便是城郊乡,从一条说不出名字的水泥岔路驶过去,城西村就在眼前。

滁菊种植大户高大兵远远地迎了过来,他先带我们来到地头。但很遗憾,地里几乎很难发现菊花的踪影,一些砍了的菊秆还躺在地头。高大兵告诉记者,这个季节,菊花已经全部采摘完了。他家的6亩滁菊地也被翻种了小麦。在村口小山旁一块仅剩的滁菊地旁,记者一行停下了脚步。“为什么这里还有花不摘?”面对记者的提问,高大兵接下了话茬:这些花是尾花,质量不高,今年价格低,摘了还不够人工钱。“今年行情不好,头花最多才卖到5.5元,这么多年就数今年价格最便宜。”

在高大兵和村民们口中,记者得知,城西村不仅滁菊种得早,而且种植面积也多。全村家家户户几乎都在种滁菊,被称为“滁菊种植第一村”,一个村,今年的种植面积就达到800多亩。但今年不少人都“栽进去”了,高大兵介绍,每年10月底11月初,是菊花收获的时候,但今年雨水特别多,让菊花很“受伤”,天气好时,全都集中上市,再加上去年价格特别高,卖到8.5元一斤,种植滁菊的人“一哄而上”,一下子供严重大于求,菊花价格自然就“贱”了,差的花几毛钱一斤都有。

不光这样,高大兵还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滁菊从4月开始育苗,初栽,施肥,至少除3次草,到了10月,进入开花季,花期很短,只有1个多星期的采摘期,必须雇工,而且劳动强度很大,1亩地需要10个人采摘1天。“今年肥料成本提高,特别是用工成本上涨最多,雇1个工1天涨到了60元,中午还要管顿饭,这样一来,菊农基本就没什么赚头了。”但是,高大兵也坦言,去年虽然自己种了8亩,收入5万7千元,“我也知道那是太离谱了,不太正常”。

加工伤

1年中11个月设备都“赋闲”

追踪地点:滁州二十里头滁菊研究所

告别高大兵,记者又折返来到距滁州市区不远一个叫二十里头的地方,滁菊研究所就坐落在那里。超过300亩的占地,几栋现代化的加工厂房出现在眼前。走近,出奇地清静,没有机器的轰鸣,偶尔只听见附近农户家的鸡叫和犬吠。所长龚建国告诉记者,成立于1999年的滁菊研究所,是滁州当地一家从事滁菊新品种培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是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服务型机构。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其中的一个加工车间,两台全自动的滁菊加工设备静静地躺着。龚建国告诉记者,菊花加工高峰期刚刚过去,在两三个星期前,它们都是24小时不停运转,菊农们排队来卖。“最壮观的一个场景,菊农或开着农用车或摩托车,或肩挑,从厂区一直排到了远处的滁宁路,好几里的队伍”,龚建国记得,最多的一天,光是滁菊研究所,就收购了30万斤菊花。

由于今年过于集中上市,市场行情又不太好,部分滁菊的确出现了滞销局面。

但滁菊研究所因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早前就跟菊农签订收购合同,这部分都按合同价收购。去年价格高,很多菊农加大种植面积,无形中加大企业的收购压力。尽管有些菊农并未签订合同,或者签了合同的菊农没有及时上报新增的种植面积,但龚建国还是尽可能地按合同价将菊花收购,一时间,加工负担也加重起来。“我们也不希望看到花价大起大落,因为那样对滁菊产业伤害太大了。”

龚建国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滁菊加工是硫磺熏干,但现在都采用蒸汽杀青、烘干的方式,一台这样的自动化设备造价就达到200多万,最重要的是,由于菊花的季节性,一年中加工设备的工作时间不到1个月,剩下的时间全都“赋闲”,还不用说厂房产生的成本,工人们往往都是先做加工、后做销售。此外,滁菊储存也很费钱,冷库的建设成本不菲。

销售伤

8成“销给”滁州及周边

追踪地点:

琅琊西路183号金玉滁菊展销中心

滁宁路2628号菊泰滁菊展销中心

得知这个时节,新滁菊已经进入全面销售环节。记者终于在位于琅琊西路的金玉滁菊展销中心见到了滁菊的身影。

一排排各色包装的滁菊琳琅满目,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100多平米的展厅中央,玻璃圆桌上,一朵朵被泡开的滁菊,别样“绽放”,灿灿的黄芯,洁白的花瓣,仿佛一朵朵可人的笑脸,浓浓的菊香沁人心脾……

这里展销的都是龚建国所在滁菊研究所研制生产的金玉滁菊。他一边忙着招呼大客户,联系各种农展会,一边告诉记者,这两年,滁菊产业不断壮大,自己这么多年的坚守也结出了果实。“当初才开始,这里一个月的销售额不足1000元,接待顾客不到50人,现在每天能卖出去1.5~2万元,每天就有超过50客人光顾”。

“给我拿四盒70元,四盒120元的”,说话间,一位顾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位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滁州本地人,买这些滁菊准备作为特产送给外来的朋友。“喝了对身体还有好处”。

而在位于滁宁路的菊泰滁菊展销中心,整个建筑被“打扮”得像一座高档售楼部,里面的陈列也很是讲究,推开门,一股菊香便扑鼻而来。菊泰滁菊公司副总经理孙虹告诉记者,现在滁菊的销售对象80%以上都还是滁州本地及周边地区,当做滁州特产,因此很讲究包装。

孙虹还给记者比较了几种菊花不同的销售模式。黄山贡菊原本称之徽菊,后来改称黄山菊,因为黄山举世闻名,加上当地独特的自然特色,让黄山菊一炮走红,而且在销售过程中,黄山菊采取散装称重和包装出售相结合,既可以在药房购买当药用,也可以家庭日常饮用,市场面很大。亳菊依靠亳州中药材基地的优势,走药用销售通道,也很有优势。而杭菊则是全国闻名的老品牌,有着天然竞争力。

跟其他产业不同,滁菊生产企业大多产销“一条龙”,而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他们不仅建立自己的展销中心,还积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展销会。龚建国还正谋划着“触网”,想要通过电子商务扩大销售空间。

产业伤

产业链还显得很“单一”

追踪地点:

华润苏果滁州滁宁路店

琅琊西路183号金玉滁菊展销中心

滁宁路2628号菊泰滁菊展销中心

在位于滁宁路的华润苏果店,记者也仔细观察了销售最终端的滁菊情况。在菊花销售柜台,滁菊产品多是礼盒,价格不等,最贵的600克一盒卖价408元,问津者不多。

滁菊产业链延伸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龚建国和孙虹。在金玉滁菊展销中心,记者看到,除了常规的礼盒之外,滁菊保健枕也是其力推的一个主打产品,很受老年消费者欢迎。

而做药出身的孙虹还清晰地记得,若干年前,一种名为“滁州菊花精”的药品风靡全国的情景。因为滁菊独特的药用特性,入药后在医院里很受欢迎。但随着后来市场化大潮的来临,这种药逐渐丧失其竞争力,还使得曾经一度滁菊种植也跟着“荡然无存”。后来,好不容易,滁菊种植才又恢复生机。

因此,孙虹认为,滁菊产业绝对不能简单的泡茶饮用,而要走好走深两条路:一是入药,研发滁菊含片、冲剂,毕竟作为药用菊花,滁菊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但做药投入巨大,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其二是研发保健食品,尤其是功能性饮料。虽然滁州本地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比如说与王老吉合作,将滁菊添入王老吉的成分,达到清热解火的目的,但离滁菊自身加大产业化要达到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而据新近滁州市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滁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15年,全市滁菊生产基地面积将达5万亩,年加工菊花2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为农民增收2亿元。借着这股东风,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标性产品滁菊将摘掉规模小、产量低、产品单一、市场狭小的旧帽子。

对话

做大做强“菊”文章

滁州市南谯区农委副主任茅庆林

南谯区是滁菊的主产地,今年全区的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占到整个滁州产量的8成以上。12月6日下午,记者对话滁州市南谯区农委副主任茅庆林,围绕滁菊及其产业化深度探讨。

记者:今年滁菊因为多方面因素,让很多菊农“很受伤”。您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

茅庆林:由于2010年的特殊情况,企业对菊农收购的鲜花采购价最高达8.5元一斤,这使尝到“甜头”的菊农扩大种植面积、没有种植鲜花的村民也纷纷“跟进”,一些菊农为了能在收购季抬高鲜花“身价”,没有与企业合作社签订合同收购价,这种盲目种植行为的后果是菊花滞销贱卖。

我们也听说今年最低跌到2块多一斤,很多没有与合作社签订合同收购价的菊农损失更严重,卖掉是亏,花期已过不摘更是亏。

记者:这样的价格“起落”会对滁菊产业有什么影响?政府有没有相应的政策?

茅庆林:菊花对于滁州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也是滁州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近些年,滁州提出要将滁菊打造成为“政治菊、经济菊、社会菊、文化菊、兴奋菊”,推进滁菊产业全面发展。

为此,滁州不仅成立了规格很高的滁菊发展指挥部,每年还会举行滁菊产业发展推进会。出台了一揽子保护菊农的优惠政策,作为主产地的南谯区更是不例外。

记者:在滁菊产业化方面,滁州又是怎么考虑的?

茅庆林: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除了扩大种植面积,滁菊还将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品质。市里要求,在滁菊种植基地范围内,全面推行滁菊生产标准化,种苗由加工企业统一无偿提供,农户严格按照种植标准或技术规范,确保品质。

此外还将设立研究中心,重点开发菊花油、菊花精、饮料、含片、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形成产品丰富、适应多种需求的滁菊终端产品。目前,滁州四大滁菊生产企业都在探寻产业化之路,现在的菊花不仅能泡茶,也能制作保健枕,部分企业已从去年开始给王老吉凉茶公司提供原材料,而更有企业已经在寻找配方,研制滁菊的饮料。

专家

滁菊特色不能“抛弃”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教授王德群

12月7日,记者经过多方周折,在合肥淠河路的教师住宅楼见到了62岁的王德群教授,这个研究滁菊的“泰斗”级人物。

滁菊加工不能“一刀切”

在谈到时下滁菊的产业化之困时,王德群显得很惋惜。“现在很多企业放弃了硫磺熏的传统制作工艺其实很可惜,滁菊无论怎么发展,药用功能都不应该被摒弃。”

“其他地方的菊花不能替代滁菊,这是由滁菊的生长环境所决定的”,王德群教授说,滁菊是中国唯一一种生长在丘陵地区的菊花,生长区域不南也不北,鲜花黄芯多、花朵大,药用、饮用都很适合。“在中药界流传了这样的一句话,北边菊花燥、南边菊花润,中间的菊花不润不燥,这中间的菊花指的就是滁菊。”

不过,虽然存在形态上的差异,但是滁菊也面临“统一化”加工的尴尬,王德群说,现在的滁菊加工企业都摒弃了传统的硫磺熏制的加工工艺,而都是机器烘干,这样“一刀切”的加工方式实际上并不可取。

功能性饮料是条“好路”

滁菊的药用效果要比其他菊花都好,采访中,王德群的老伴还向记者讲了一个插曲。当年,在省城一家药房工作的她把家里多余的滁菊带到办公室,一个患有咽炎的同事喝了两个夏天咽炎居然好了。

对于老伴的这种说法,王德群分析,滁菊进不去药房主要是“身价”太高,没有价格优势。“种植、采购、加工环节都有操作空间,滁菊的药用属性应早日回归”。

而基于滁菊的药用性,王德群认为,滁菊产业化之路可以延伸至开发功能性饮料。“滁菊在饮用上也要花‘大功夫 ’,但是我不建议在产品包装上做文章,而是要发挥它的药用性,不断开发功能性饮料,以抢占市场。”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