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邂逅日常生活
11月30日,第二届“广州·现场”国际行为艺术节在小洲村正式拉开帷幕,来自18个国家的30位当代艺术家将在未来的一周里,上演以各自身体为载体的先锋且富有诗意的现场行为。以往人们对于艺术的印象多是高不可攀的,而在这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则是一个亲民的姿态。
点评:现代艺术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模糊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行为艺术直观揭示生活向艺术品的演变。当一个物品或行为被移离原位,被当作阅读或审美文本时,就成为了艺术。在传统文艺观中,不被读者视为“语言”的大众的身体、行为、生活、技艺、器物,都开始了语言学意义上的转向,构成了这个时代的艺术文本。这种转向,一方面揭示出大众生活中本来就有的艺术特征,但一方面也催生了很多伪艺术品。人们不再期望从一个传统的艺术世界中,去寻找一个强有力的意义或价值来支配自己的日常生活。
中文版歌剧《茶花女》面向“草根”
作为首届中国歌剧节的参演剧目,中文版《茶花女》于11月26日在福州大戏院上演。中西新老歌剧的观众,对这唯一一部中文诠释的西方经典抱有很大的期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版《茶花女》中的群众演员是清一色的“草根”演员,他们来自厦门爱乐乐团合唱团,由合唱爱好者组成。
点评:用中文唱《茶花女》,看似创造,其实是胡闹。这就好比用英文唱京剧《贵妃醉酒》,用合肥话唱越剧《梁祝》,最多一笑了之。无论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戏曲,讲究的都是语言之声与音乐之间的默契,语言本身就是音乐创作的主要元素。歌剧和中国戏曲一样,同样是在发现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审美和规律,用中文演唱,只会破坏原始的歌剧之美。打字幕就可解决的问题,竟然弄得如此复杂,果然只能糊弄一些歌剧外行。
新《十万个为什么》无标准答案
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并将于明年年底前与读者见面。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编纂将改变过去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做法,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的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
点评: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为我们买了《十万个为什么》。应当说,那套书培养了我最初的“问题意识”。儿童是天然的“问题专家”,每天会有无数的疑问藏在心中。不过到了影像和网络发达的今天,如何重新编纂这套书,倒是值得思考的。除了文字版,是否考虑做动画版?除了科学普及,是否应当有更多人文知识的普及?如果仍按老思路请一些科学家,写些科普文字,能否吸引今天的孩子,还真是一个问题。
网友算出宋词高频词
有一位理科生“yixuan”闲来无事,算出了《全宋词》中的99个高频词汇。熟记这些高频词,你就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创作,可以用“无序”的数字来创造一首“美妙绝伦”的宋词。网友七嘴八舌讨论着,“不知宋词的粉丝看了是不是有一种偶像破灭的感觉。”“文艺男女已经阻止不了技术宅作诗了!”
点评:搜索功能确实给文学研究带来大量的便利,也在改变我们对传统学术的观念。像统计《全宋词》常用词,过去一个学者可能要几年才能完成。如今一个网友,一天就能做到。这给传统考据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不过知道宋词常用词,距离会作诗词还差得太远。因为好诗词,不是要多用常用词,而是要避开这些用滥的字词。网友们看着像诗,骨子里还差十万八千里,暴露的倒是对古典诗词的陌生。
芙蓉姐姐获封“励志女神”
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做客央视大型励志脱口秀节目《奋斗》,节目组精心设计了三个篇章“芙蓉前身,芙蓉传奇,芙蓉未来”来讲述网络追梦人芙蓉姐姐八年的奋斗历程。在谈到现在被大家称为“励志女神”是何感受时,芙蓉姐姐坦言很喜欢这个称号,并表示:“只要用心去征服蓝天,任何人都可以飞翔。”该节目网络曝光后,有网友认为芙蓉姐姐只是瘦身成功,还达不到“励志女神”的程度。
点评:芙蓉姐姐出道不久,我接受北京一家媒体采访时说过,芙蓉姐姐更像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因为她用她的生活、观点和事迹构成了一个艺术文本。她的行径虽然搞笑、荒唐,但网民在围观嘲笑她时,其实看到是镜子中的自己。过去我们要通过鲁迅写的小说《阿Q正传》认识自己,今天小说主人公自己跳了出来。如果芙蓉姐姐改邪归正,或者说从良了,她反而丧失了她的符号价值。这就像鲁迅写了一部阿Q续集,说阿Q变成了正常人。谁愿意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