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要实现公民“文化低保” 龙头要“顶天立地”民企要“铺天盖地”
2011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当下,需为文化立约
文化发展要实现公民“文化低保” 龙头要“顶天立地”民企要“铺天盖地”

记者 杨璨
 

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中央为何如此重视文化的发展?安徽应如何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昨天,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副主任邢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需要注重产品的文化含量

邢军告诉记者,美国有好莱坞的大片,日本有风靡全球的动画,这些文化产品之所以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获得可观盈利的同时也输出了国家的文化,就是因为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推出了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业态,使得文化和经济实现了融合。文化和科技、旅游、建筑等产业都可以相互融合以及促进,有了文化符号意义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看,就像是纯物质的商品有了“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的文化含量。

“精神食粮”是人民的需要

邢军认为,发展文化要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精神食粮”是人民的需要,必须实现“文化低保”。从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农民在家门口免费看电影,基本的文化服务正在普及,也需要政府继续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龙头要变身“文化航母”

“安徽文化龙头企业数量少,总资产、利润、增加值还有待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还需继续发展。”邢军认为,首先要实施文化企业龙头工程,安徽现有的5个文化龙头企业要做得更强,变身“文化航母”,“顶天立地”,民营的文化企业则需要在数量上有所增加,“铺天盖地”。其次要注重文化载体的建设。文化发展要有项目,要积极培植、存储、大型文化项目,类似于很快就要推出的“印象九华”的项目。据了解,我省816项目里目前已有1000多个文化项目。

“15分钟文化圈”将成为现实

邢军认为,安徽应该抓住发展机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最终达到自强。

“15分钟文化圈”、“5公里文化圈”是对文化产业的一个景愿,描述的是在城市行走15分钟、在农村行走5公里,就能遇到文化场所的一种景象,邢军认为,这种景象在虽然安徽还没形成,但是经过发展,终有一天能够成为现实。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