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反遭失主唾骂
六旬老人摔破头 热心游客一路搀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上一篇 2011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透视好事变坏事现象
钱兆成
 

同样是做好事,结果却让人深思。尊重爱护老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游客却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救助老人,幸而没有发生意外,最终受到赞扬。看这则新闻,笔者多少为这几位年轻的游客捏一把汗,叫一声好。另一边,将丢失的东西交还失主也算是好事一件,但储师傅苦苦等失主半个多小时,没想到等到失主一顿唾骂。笔者对这样的结局感到很意外,也为储师傅叫一声屈。

从进化角度来讲,从猿到人,人类的人际关系由简单化到复杂化经历了几百万年,同样从复杂化到简单化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中国人的思维更是复杂,西方人是从A到B的线性思维,中国人则是从A到B绕了几圈再到C了,由此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加之,在社会转型期,一部分人坚持着古老的道德律,称得上是古道热肠,而另一部分“脑子转得快”的人早已被市场化的大潮所裹挟,习惯于用金钱衡量得失。

思维方式与转型期的震荡导致行为方式的乖张。做好事受到赞扬是理所应当。但是扶老人这样的举手之劳却引发全国性大讨论,一件简单的事情竟然会如此复杂,人们纷纷担心,要对此事立法,卫生部也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各路评论专家更是各抒己见,大打“笔仗”。

捡钱送还失主,更是一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可以说这样一起做好事反而挨唾骂的事情是个个例。但问题的纠结点在于,失主坚持要用物质的手段补偿做好事者,做好事的人坚持认为这只是自己应该做的,造成好事变坏事。

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单单从道德角度抑或是从思想认识领域进行矫正,这都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耐心。笔者认为,文明和谐需大家携手创造。指望每个人都成为道德圣人不现实,指望所谓思想统一也不太现实,但至少应该坚守和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念。这样便可能会少点不该发生的争执。

面对好事可能变坏事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应该多看到一些“雷锋”,少放大一点“彭宇”,个体虽然不能使道德的天平倾斜,但每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做好事还是做坏事,这样的抉择,还是要自己做。虽然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但社会大众自身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说明人们心中还是有着善念,并且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我们心中的善将会得到强而有力的制度支撑。笔者相信理念的问题总是可以坐下来谈的,给好人一个说理的地方,做一个好人便永不吃亏。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