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时尚的范儿
2011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那些时尚的范儿

张亚琴
 

辛亥革命后,新风潮席卷一时。最明显的就是剪掉老祖宗传袭下来的辫子。当孙中山领头穿起了四个口袋的中山装、女子和男子同校求学、时髦的征婚广告刊出、文明戏的盛行时,不论是倡导新风的思想青年们,还是清朝的遗老们,都感觉到了这个时代的巨大改变。那个时代最时尚的民国范儿,正是由辛亥革命带来的进步。

废除旧礼制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很快提出改用公历的提案,得以通过。当时中国实行农历,同时以皇帝年号为纪年方式。南京临时政府将其废除,并规定使用公历,希望以此去除封建帝制的残余。但临时政府改纪元不彻底,废除了皇帝纪元,却采用了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还是需要换算公元。

1912年8月,政府公布新礼制:男子礼以脱帽鞠躬,庆典、婚礼、丧礼、聘问等用脱帽三鞠躬,公宴及寻常庆吊、交际宴会用脱帽一鞠躬,寻常相见,用脱帽礼。女子礼用鞠躬但不脱帽。寻常相见,用一鞠躬。内务部、教育部在答复各省祭孔的礼仪时,提出改行三鞠躬,免除了下跪之礼。

剪辫子成热潮

1911年12月7日,清廷迫于辛亥革命的压力,批准了资政院提出的剪发、改历两个议案,终于准许大清国的臣民自由剪发自由留发,不再将头发作为顺民良民的标志。在武昌首义后,剪辫子热潮席卷各地。那时的潮男潮女们,更是将短发作为时尚的标志之一。

而有些遗老和顽固派害怕没有辫子见不得皇帝,就把辫子盘在头顶上用帽子遮盖起来,或者索性把头发全部留起来,改作道士装,借以躲过一劫。

据说,毛泽东在湘乡中学搞了剪辫运动,不但剪了自己的发辫,还和另一位同学一起剪了十多个同学的发辫。

最早由五四进步女青年兴起的“革命头”,有两种发式——偏分式和中分式,当时又称“拿破仑头”和“华盛顿头”。有很多现在遗留下来的照片都予以证实。

男女平等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竟然没有女子参政的规定,比起同盟会政纲中“男女平权”后退了一大步。

为此,中国同盟会第一名女会员,女权运动创始人,孙中山曾誉之为“巾帼英雄”的唐群英等先后五次向孙中山和临时参议院上书,请求恢复“男女平权”,均未被临时参议院接受。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党纲中仍未恢复“男女平权”条文,唐群英在众多女会员簇拥之下,走上主席台再次质问宋教仁,删除男女平权这一条,“实为蔑视女界,亦即丧失同盟会旧有之精神,因而要求向女界道歉,并于党纲中加入男女平权内容”。宋仍沉默不语,盛怒之下,唐群英给宋教仁一记耳光。国民党元老张继出来圆场,建议举手表决是否男女平权,男议员竟然无人举手,女会员们愤然离场。

尽管如此,在男女平等方面,革命后大有改观。

据不完全统计,1916年全国共有24万近代女工,集中在手工业等轻工业企业当中,而少数女子在教会医院、学校、剧团等供职,女子登台演戏也是在辛亥革命后。

民国女子求学现象已为大多数民众接受,男女同校的呼声日渐高涨,辛亥革命9年后,男女同校才真正开始实行。

孙中山当中山装模特

“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厕身新人物之列”。革命之后,洋装尤其是中山装,经过国父孙中山的推广,更是盛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带着日本陆军士官服、学生装和在日本时做的早期中山装,来到当时在上海滩知名的红帮裁缝店“荣昌祥”,要求以这几种服装为基样,做一套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新服装。服装制成后由孙中山试穿,大家认为式样简朴庄重,胜于西装,后来便以这套服装为母本,制作中山装。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不朽贡献,广州革命政府确立了“中山装”这一名称。

婚姻自由

1917年6月8日,北京的《晨钟报》登一则社会新闻称:“鲁省某报广告栏内登一奇怪之广告,令人观之殊堪发笑——北京高等女学毕业生十七岁招亲广告:凡有年龄相当、身家清洁、欲娶妻妾者,请至趵突泉内宝文斋书画店面议可也,每日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过时不候云云。”

其实,最先是革命党人在婚姻自主做出了引领与表率。

1900年,蔡元培先生将自己的征婚广告贴在书房墙上;而到了1912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上海各报刊公开登载了《征婚广告》,在当时轰动了全国,就这样找来了革命新女性汤国梨。而当时未婚同居,居然成为最时髦的风潮。

婚姻自主之新风并非革命一成功便成为全国之新风,民国之初,自由恋爱也还只是局限在发达地区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国人中间,又要经过好多年,自由恋爱之风才能吹遍华夏大地。

1918年,胡适在一次演讲时说,“近来留学生吸了一点文明空气,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离婚”。离婚成为问题是到民国才有的事。

《申报》于1913年1月13日报道,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者多”,北京、浙江、天津等地的离婚案也时见报章,而当时的离婚档案中,又以女性主动提出离婚居多。末代皇妃文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和皇帝离婚的女子,而民国第一个为爱情离婚的是陆小曼。

文明戏

话剧早期曾有多个名称,如“新戏”、“新剧”、“文明新戏”、“文明戏”等。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等人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上演《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李叔同饰演剧中的女主角马格丽特,演出获得了意外的成功。演出全部采用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也被看作是中国话剧史的开端。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