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第一条铁路的建设历程
历史一周
下一篇4 2011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第一条铁路的建设历程

阚绪良
资料图片:淮南站
 

被称为“安徽省的第一条铁路”的是淮南铁路,起点站是淮河岸边的田家庵,终点站是芜湖裕溪口,全长214公里。20世纪20年代末期,国民政府在淮南开矿,为此就筹建淮南煤矿专用铁路,把淮南的煤炭运到长江边,加强皖北、皖中和皖南的联系,推动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1911年 最早的火车是马拉车

其实,淮南早有铁路。1911年从大通煤矿到田家庵淮河码头就有了轻便轨道,马拉着煤车在轨道上滑行,这就是淮南最早的“铁路线”。这就像电影《让子弹飞》的画面一样,几匹马拉着火车跑。当然,所装载的不是好“吃火锅唱着歌”的人,而是黑乎乎的煤,因此,它没有得到“安徽省的第一条铁路”的美誉。

1936年 第一条铁路耗资450万

淮南铁路建设由当时著名的土木工程学家程士范主持,程士范骑着毛驴勘察线路,餐风露宿,精心筹划,编制出每公里4万元的计划,制订分段修建、分段运营、三年建成的经济方案。路基按正规铁路设计,却铺上窄轨距的轻轨和枕木,这样既降低了造价,又为日后的改造留下余地。1933年冬季开始勘测,1934年6月正式开工, 1935年12月12日竣工,1936年1月通车,耗资450万元。该铁路造价低,建设速度快,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因为有津浦铁路在先,按当时路权惯例,已修好的铁路线附近200公里内不得再建平行铁路。因此,程士范把原定的“通江铁路”改称“淮南煤矿铁路”,巧妙地解决了侵权问题。

1937年 为抗战遭到破坏

1937年日军入侵,为配合国民政府的战略需要,该路奉令被破坏。

1938年7月,淮南铁路沦入日军之手,路矿被日军恢复使用。1941年日军又把水家湖至裕溪口一段轨道拆除,其材料移建为水家湖至蚌埠支线,和津浦路接轨。1945年8月,日本投降,蚌支线遭其大肆破坏,桥梁轨枕荡然无存,车站等建筑全被焚毁,只有田家庵至水家湖之间二十七公里的线路完好无损。同年10月,接收委员会在吴竞清和胡卫中等的率领下进行接收工作。当时除了二十七公里的线路外,还有6台机车、10辆客车、253辆货车可以勉强使用。11月接收完毕,淮南铁路局成立,吴竞清任局长,胡卫中、宁树藩为副局长,修复工作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水家湖至蚌埠一段长约61公里,在华中铁道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之下,它的修复工作1946年春开始,同年5月下旬完工,6月1日正式通车。由于当时时间仓促等原因,修复得不够理想,仅能维持通车,每遇洪水就会发生事故,不能充分使用。

1949年 铁路迎来历史新篇章

1949年1月,淮南、蚌埠两地相继解放,淮南铁路从此迎来了历史的新篇章。1949年11月,铁道部下令撤销淮南铁路局,把它并入蚌埠铁路分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中取华东、开辟第二通道的战略部署下,阜阳至淮南新线1986年底建成通车。1992年阜淮线复线、淮南线复线修建,单线变双线,运输能力提高了一倍。1995年阜淮、淮南两条干线在淮南境内的线路全部更换为每米60公斤的重型钢轨。

当前,淮南线电气化改造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完成后,淮南线就能满足电力机车和动车组的运营要求,使皖北地区和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经济圈连接起来,也和京沪铁路、宁西铁路、合九铁路、沪汉蓉铁路以及合宁、合武、合蚌、合福等铁路线相衔接,形成安徽和东南沿海地区紧密联系的铁路运输网。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