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各地婚俗:北听唢呐南饮茶
2011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各地婚俗:北听唢呐南饮茶

朱玉婷 文
 

在安徽各地,一场婚礼的完成,也大多经过了说媒、定亲、下聘、婚典等过程,但因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各地的婚俗也不尽相同,很多婚俗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而有些当地的民间婚俗却还有些许封建迷信的因素。

在皖南,双方成亲之前会请“灶王爷看八字”,当地的茶文化也体现在新人的婚礼中;在皖北,声声唢呐寄托了新人今后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而在皖西,当地古老又神奇的文化,妙趣横生的婚俗也无不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

皖南:先请灶王爷,再喝四道茶

在皖南地区,一场场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定亲、成礼、合亲四个阶段。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经过以上阶段和程序的,才为“明媒正娶”。旧时人们婚嫁习俗,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诸多繁文缛节,不少还带有迷信色彩和买卖婚姻的因素。“灶王爷看八字”、“民间婚俗四道茶”、“新娘果子”这些带有皖南特点的婚俗,至今在民间依然流传。     

皖北:唢呐声声把喜报

在皖北,乡村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皖北乡村,结婚的程序复杂繁多,但不外乎见面、定婚、行礼、结婚四大步,而最独具特色的就是在结婚当天请一班唢呐,以宣告喜事的降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旧时,皖北的婚俗,是经媒人介绍后,青年男女双方见面,认可后继续接触。双方可到对方家里走访。男去女家时,必须带礼品;女去男家时,男方父母必须给姑娘“见面礼”。如女方慨然受之,则视为没意见,下步可行“定婚礼”。

两家定婚后,男女双方议定结婚日期,在婚前一月左右,男家同介绍人一起,带上礼品到女方家“行礼”,女家设宴招待。日子确定后,女方则要赶制嫁妆。

结婚日期多选在三、六、九或五一、十一、元旦等喜庆日子。新婚头天男方家准备菜肴。晚上,就开始宴请前来参加婚礼的各位宾朋。当然,还会请一班唢呐吹上大半夜,还有震耳的铁铳声向人们宣告农家人喜事的降临。

次日一大早,即结婚当天,新郎一家的行人就抬着礼品,一路打打闹闹来到女方家抬嫁妆。大概十点钟光景,伴随着唢呐声,打扮一新的新娘由两个娘家哥搀扶着送到太平车上。太平车来到了新郎家门口,下车的大挂鞭炮、唢呐和铁铳也随之响起。由新郎家请来儿女双全的两位同族嫂子把新娘扶下太平车;另外有一位妇女会端着由小麦、大豆、高粱、谷子、麦麸、硬币掺在一起组成的喜钱,口中念着“五谷杂粮披头撒,又喂骡子又喂马……”撒在新娘的头上,以示福气的降临。中午,伴随着支客高亢的吆喝声,新郎、新娘会在放有红蜡烛、香炉的方桌前举行沿袭了几千年的婚礼仪式。在向长辈行过跪拜礼之后,年轻小伙子还会再闹上一番。这时,帮忙的乡邻按照分工拉桌摆筷、端盘上菜,热闹的新婚场面宣告结束。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皖北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定亲的信物由原来的“四大件”也升级了,拉新媳妇的太平车换成了小轿车,但拥有吹打高手的唢呐班仍然备受欢迎。

张亚琴 文

相识,灶王爷看八字

旧社会的古礼,男满18岁为“弱冠”,女满15岁为“及笄”。儿女到了十三四岁,父母就开始关心其婚事。联姻讲求门当户对,实际上女方每望高攀,男方却需适当迁就。故有“嫁女高高求,讨亲低低凑”的说法。

乡里的好事婆娘,往来游说,巧言撮合,或由男方选定对象,委托媒婆前往提亲。女方如同意,媒婆就取得女方年庚八字红单送到男家,男方将八字置灶君座下,以测有无不祥之兆。

而“灶王爷看八字”就由此而来。所谓“灶王爷看八字”是适龄男女双方家长通过媒妁达成初步意向后,由女方家长将女儿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交媒人带给男方家长。接到生辰八字的男方则将它压在灶王爷神龛前香炉底下三天,三天之内,男方家庭万事如意、合家无恙、六畜平安,甚至连锅瓢碗盏都不能折损,如此才算通过“灶王爷看八字”这一关。然后才轮到下一关,就是请算命先生排对男女生辰八字是否相冲相克。

拉面,三拉做夫人

在徽州一带,迎亲的当天,姑妈或舅妈要给新娘拉面,即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拉面意味着姑娘时代已经结束。

拉面,利用一根二尺多长的纱线,做成了一个“8”字形的活套。将这种可以收缩的纱线紧紧贴在被美容者的脸上,凡收缩张合的线绳挪过之处,不仅细密的汗毛一扫而光,这样化妆时皮肤才能显得细腻光滑,未出阁的姑娘是不允许拉面的,只有到了出嫁前才可以,因为是首次“拉面”,故又叫做“开面”,许多地方也称为“开脸”。

“开面”的时间应选在结婚前数天内,请有经验的中年妇女来做。此后,新娘在临上花轿前还要举行一个拉面仪式,这仪式由女方聘请的女利事人(司仪)来主持。仪式很简单,女利事人手拿拉面线在已化好妆的新娘脸上象征性地来回晃动几下,口中唱着:“一拉金、二拉银、三拉做夫人。”仪式结束后才由新娘的兄长或姐夫抱上花轿,准备出嫁。

茶事,民间婚俗四道茶

皖南乃名茶之乡,徽州民间婚俗“四道茶”是最为普及和注重的茶事。

徽州民间婚俗“四道茶”从宋、元以来延续至今。当婚礼进行至“二拜公婆”之后,新娘从喜娘手中接过冲泡好的茶后,放在红漆托盘里,徐步走向公婆,连茶举至齐眉,恭敬地深深鞠躬,请公婆喝茶。这是第一道茶中的“孝顺茶”。

第二道茶是在拜堂之后、认亲之前,是黄山民间婚俗最热闹的阶段,茶事更是韵味横生。在公婆给过大红喜包之后,第二道随即展开。由利事人(选自村中同宗内上有公婆、下有儿女、夫妻恩爱、邻里和睦的夫妇)将已泡好的茶给新娘。这茶中有糖、核桃仁、桂圆肉等,叫“甜茶”。

第三道茶是送入洞房之后,称“盼喜茶”,伴娘早就准备好了“盼喜茶”。从食筐内取出金漆喜盘,内有泡好茶头茶盅两只,并“四喜果品”:枣子(早生贵子)、栗子(早早得利)、蜜糖二杯(甜甜蜜蜜)、鸡蛋二个(圆圆满满)放在桌上让新人慢用,“盼喜茶”与“交杯酒”为花烛之夜的美妙搭档。“盼喜茶”不仅茶要喝,四喜果品更要吃,但都不能吃完,表示“喜气不断”和“好日子还在后头”。

第四道茶是新郎、新娘以新夫妇的身份办的第一件事,向家中长辈及父母请早安,敬早茶。这是“四道茶”中最后一道,也称“亲亲茶”。吃过“亲亲茶”,一家人第一次坐在一起吃早餐。一个和睦、团结的新家,在融融的亲情中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企盼和祝福。

“四道茶”奉的是一杯茶,敬的却是一颗心;喝的是一口茶,品的却是无限亲情。

新娘果子,寓意更丰富

当代男女婚嫁都流行发喜糖,徽州一带也不例外。不过喜糖在当地属于“舶来品”,旧时这里婚嫁习俗是发“新娘果子”。同当代喜糖的“甜甜蜜蜜”相比,“新娘果子”的寓意则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新娘果子的组成品种众多,主要有瓜子、花生、枣子、板栗和桂圆等。其中的桂圆尤其与众不同,又称“桂圆龛”,将一颗桂圆开一个小口子,取出桂圆核后,往空壳中填满桂圆肉,再用金纸封口并贴上红十字,这样,“新娘果子”中最有分量的“桂圆龛” 才算制作成功,这种“新娘果子”在当时属于比较名贵的品种,贫穷百姓家备的不多,所以,小孩子如能讨到一粒,必定是欢天喜地,觉得面子实足。

“新娘果子”中每一个品种都寓意深刻,如:瓜子——加子;花生——加孙;枣、栗——早成家早立业,早生儿子早享福;“桂圆龛”中填满果肉则寓意婚姻圆满,体现了旧时老百姓对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

皖西:成亲先看门楼子

皖西古老而神奇,民风淳朴,风情独特。寻常的起居饮食、婚嫁礼仪,点点滴滴都演绎成美好的传说和地方掌故,寄托着皖西人民对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作为皖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皖西婚俗又因其妙趣横生的特质最为人津津乐道。

在舒城一带,相亲被称为“看人家”、“看门楼子”或“访门楼子”。经媒人牵线,男女双方初步同意后,便要择个吉日,由女方派出“代表团”到男方家去“看房子”。名为看房子,实为考察男方的家庭情况。由女方的娘、叔伯母、堂嫂、表姐妹、屋场里最相好的女友等组成一个“参观访问团”,在媒人的陪同下去男方家。男方设宴招待,而女孩本人一般不去。一般情况下“看房子”是悄悄进行的,并不大张旗鼓地操办。“访问”结束后,媒人还负责把男方的生辰八字带回,用红纸包好后交给女方。同时带回的还有男方发给女方的红包,红包的钱数不限,视家庭状况而定,不过一般要成双有“伴”,如一百零二块半、一千零二块半等等,图的是吉利。

而岳西大山人一般在农闲操办喜事,因而唱戏也就在这个时间里进行。艺人用古朴的岳西高腔、喧闹的锣鼓、吉祥的词曲,活脱勾勒出一幅大山人特有的农家习俗画。

在婚事闹新房时,就按《闹绣》的仪式和程序进行。演出的艺人不事化妆,敲锣打鼓随贺喜宾客至主人家,主人鸣炮相迎。艺人在大门外唱过《观门楼》,进大门过中厅时唱《过府》,后堂轩落坐唱《坐场》,用过茶烟,稍事休息再进新房。按规矩新房门须紧闭,艺人停步唱喜庆小曲。有流行的民歌,也有艺人即兴编就的吉祥词曲,此时的演唱往往妙趣横生,异彩纷呈。艺人们凭着才智技艺“唱开”新房,把演出推向高潮。进门后先用喜曲《闹绣》开头,继之以《花烛》、《贺新房》、《撒帐》,接着再唱《成婚》、《教子》、《赶考》、《许愿》、《挂幡》、《救主》、《团圆》等单折戏,常通宵达旦,尽兴方休。

洞房内,新郎、新娘同坐帐内,共吃合欢红蛋。红蛋是贯穿整个婚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送的礼品中有红蛋,回的物品中也有红蛋,一般为双数。

据说,红蛋是从红枣演化而来,而红枣又是朱元璋从刘邦那里学来的。据说刘邦因其母吃了红枣而怀了他,故刘邦当了皇帝后就自称“赤帝子”。刘邦出生地的沛县离朱元璋的凤阳县相距不远,朱元璋小时的家境很苦,到处要饭,帮人看牛。他肚子饿了,就摘枣子吃。一个吃了红枣生了皇帝儿,一个吃了红枣自己当了皇帝,因此人们就把红枣当作吉祥物了。有的地方不产红枣,有的年份因天灾不结红枣,因而就把鸡蛋染成红色以代表红枣,其目的是盼望出嫁多生早生子嗣的愿望,通过吉祥的物品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祝愿。

朱玉婷 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