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曹操在《求贤令》里说,用人要“唯才是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曹操手下有个叫丁斐的,是个很好的参谋人才,他在曹营任典军校尉时,曹操非常相信他,他有什么建议,曹操通常都能加以采纳。可是丁斐却是一个贪图小便宜的人。建安末年,丁斐随同曹操伐吴,途中一时私心发作,利用职务之便,把自家的一头瘦牛换了公家的一头壮牛,被人告发后,受到了免官下狱的处罚。对此,曹操认为他的行为的确有错,是品质不好的表现,应该教育,也应该惩处,但不应揪住不放,要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可谓“失晨之鸡,思补更鸣”, 当丁斐知错认罪后,曹操便又恢复了他的官职,使他感激涕零,从此改邪归正。
在曹操与袁绍苦战的时候,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部属竟有一部分人偷着写信给袁绍,把曹操骂得一无是处,大肆吹捧袁绍,有的还赤裸裸地表示要离开曹营,去投奔袁绍。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战败逃走,扔下了那一大批书信,曹操看后深思不语,忠于他的手下则纷纷请求:“把那些忘恩负义的人抓起来!”曹操深思之后却大不以为然,微微一笑说:“在那种困难情况下,当时我自己心里对前途都没有数,更何况他们呢!”于是把信统统烧了,根本不予追究,使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人羞愧难言,从此死心踏地为他效力,使坏事变成了好事。
在宛城之战中,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曹操自己的左臂也被张绣的士兵乱箭射伤,心里对张绣的仇恨可想而知。但在那种群雄逐鹿的时代没有常胜将军,张绣后来又战败在曹操手下,来投降时,曹操认为张绣当初之所以能给他损子折将之痛,那是因为张绣有本事,是个人才,因而不仅既往不咎,而且还热情迎接,不仅未报杀子之仇,而且还与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赞扬曹操用人“不念旧恶”,不计私人恩怨,真正做到了从大局着想,量才录用。
汉末有一批社会名流,名望高、影响大,对他们的态度如何,关系到人心向背,曹操十分在意,总能以宽容之心待之。如名士邴原,超凡脱俗,清高自许,不好摆弄,投归曹操后,曹操任命他为东阁祭酒,对他十分谦恭,但邴原并不怎么买账,常常称病,高卧在家,不理政务,曹操却无责言。建安十二年冬,曹操北征乌桓回到昌图,设宴招待士大夫,酒醉耳热之后说:“这次作战中,凡驻守过邺城的诸君,肯定都会前来迎接的;不会前来的,大概只有邴祭酒吧?”话音刚落,邴原却到了。曹操喜出望外,立即出门远迎,令人钦佩不已……
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一般情况下用人要做到“唯才是举”并不难,难的是当你遇到了像丁斐那样的“失晨之鸡”, 像在暗地里向袁绍写效忠信的负义之徒,甚至像张绣那样有灭亲之仇的宿敌,还有像邴原那样的清高自许之士时,你怎么办?
江山代有人才出,千古名言犹在耳!看来,要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首先要有像曹操那样的胸怀,用人“不念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