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三上将”的历史传奇
2011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辛亥三上将”的历史传奇

 

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汤奇学说,合肥当时虽然只是个小县城,但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革命斗士,尽管他们的英勇都是合肥之外的战场上表现的,可说到底,这些合肥籍的志士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拼将头颅为国酬的万福华、辛亥合肥光复的组织者孙万乘、安徽光复有功绅士的童茂倩、铁血军参谋长王正藩等等,可最有名的,当数合肥“辛亥三上将”倪映典、吴旸谷、范鸿仙。

倪映典:率领广州新军起义

1885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自幼随父学医。在考入安徽武备学堂不久,他加入当地革命团体岳王会,接受革命思想。后来,由于两江总督端方严令通缉,他只好离皖赴粤投奔赵声。

此时,赵声在广州任广东陆军小学堂监督。赵声介绍倪映典与革命党人朱执信、胡毅生等相识,并介绍他加入同盟会。他改名倪端,由赵声介绍入新军任炮队见习排长。

1909 年春,赵声、朱执信、倪映典等决计以运动军队为首要任务在广州发动起义。宣统元年十二月十九日(1910年1月29日)黄兴抵达香港,主持起事大计。

可是,广州的军营却发生了意外:大年三十中午,士兵胡英元原先在城隍庙前绣文斋定刻图章、名片,托同营士兵华宸忠代取,因为争论价格,发生口角,老城第一局警察上前干涉,以至动武互殴,后警察拘押了8名新军士兵。消息传到军营,兵士怒不可遏,百余人持械包围了警署,索回被押士兵。

被押士兵回营后大讲警察如何蛮横无理,凌辱新军弟兄等情况。党人士兵闻言大愤,于宣统二年正月初一自动携械入城,逢警察即打,并捣毁几处警署。粤督袁树勋闻讯,立令教练处长吴晋、新军协统张培爵弹压。为防止事变,下令初二不放假,禁士兵外出。已知不放假的士兵于初二晨纷纷夺门而出,往协司令部、军械房、讲武堂等处取枪械及子弹,准备立即起义。

初三从香港赶回的倪映典发现新军士兵已纷纷做好了战斗准备,群情激愤,难以抑制,于是当机立断,率炮兵第一营首先起义,接着步兵、辎重、工程各营士兵纷起响应,共集合3000人,公推倪映典为总司令。

随即分三路向广州城推进。主力抵达牛王庙时,起义军伤亡颇重。这时,巡防营帮带童常标、管带李景濂等人到阵地前,传呼请见。倪与童是安徽同乡,而李又曾加入同盟会,倪以为他们是来约自己磋商反正问题的,遂释然不疑,独自一人入清营。当倪从清营回本阵地时,清军突然开枪,当即被击毙,终年26岁。倪牺牲后,义军失去了领袖,次日清军四处搜剿,义兵被俘百余人。

虽然倪映典牺牲了,可他的精神永在。如今,在他的家乡合肥长江路与胜利路交叉口附近的小花园里,立有倪映典纪念塔,并建有映典小学。    张亚琴

吴旸谷:最早在合肥成立革命组织

合肥人吴旸谷在1901年,就邀集同学乡邻在合肥成立了“自强会”,泛览古今及欧美哲理,研究伸张民志,复兴国家的有效方略。

后来,他来到上海,与高荫藻等人创办了青年学社,聘请蔡元培、秦效鲁主持教务。由此结识陶成章、黄兴、龚宝铨、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并加入了军国民教育会。有一年冬天,前安徽巡抚王之春秘密来沪,密谋与沙俄勾结,出卖东三省权益。吴旸谷便邀集同乡万福华、刘光汉、陈自新等人密议暗杀王之春。第二年11 月29 日,万福华在上海金谷香菜馆枪击王之春,事败入狱。于是,吴旸谷便东渡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认识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

同盟会成立之后,吴旸谷被推选为安徽分会第一任会长,专门负责安徽省留学界入会主盟事务,发展了高荫藻、吴春生、蒯寿枢、王天培、张汇滔、程恩普等大批皖籍留日学生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冬回国后,在合肥,吴旸谷建立了同盟会分支机构—— 江淮别部,对外称为“武毅会”,并成立了武毅会的外围组织—— “合肥学会”。

辛亥武昌起义,吴旸谷与王天培等人决定安徽首先响应。安庆光复之后,各界领袖开会,推选安徽都督。众人一致推举吴旸谷为都督。吴旸谷说:“南京未下,长江中梗,革命发展,尚待进一步努力,我应率师会攻金陵,不能坐镇皖省,”建议由王天培任都督,自任民军经略。

吴旸谷在芜湖传令各方部队进军金陵,而路过安庆的九江时,黄焕章部因索饷不遂,纵兵掠夺,安庆藩库、军械局、各大商号均被抢掠一空。吴旸谷闻知,急返安庆,直入黄焕章司令部,怒斥黄部抢掠害民行径,令黄焕章部撤出安庆。黄焕章诈称认罪,暗与参谋长王则密划久占安庆。在吴旸谷第二次到黄部送粮饷时,黄焕章打死吴的警卫,于11月18日夜间向吴旸谷连开7枪。 吴旸谷牺牲后,遗骸归葬于合肥。民国成立后,追赠吴为陆军上将。    朱玉婷

范鸿仙:孙中山的亲密老战友

在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中,同盟会元老范鸿仙是其中之一。在民国历史上以“国葬”的待遇下葬紫金山、陪葬中山陵的只有两位同盟会元老,一位是谭延恺,另一位就是范鸿仙。

1906年10月,范鸿仙在东京同盟会《民报》刊载文章《刚德之学说》,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他创办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很重要地位的《安徽白话报》,16岁的胡适在报上练兵白话文章,后来成了中国白话文运动的领袖。参与了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的笔政,以犀利的笔触震动了国人,孙中山先生常说“范君一支笔胜十万师”。

为了进行“革命三策”中的中部革命,范鸿仙等33位同志在上海组建了“同盟中部总会”,《民立报》成为该会的大本营。大家分头进行,仅仅两个月零10天,武昌大革命就爆发了。其间范鸿仙奔走于长江中下游各地,联络各方组成联军,担任特别交通和筹款,自沪上运送军资弹药以接济,成功光复了南京。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礼堂举行了宣誓就职仪式。之后在授奖南京光复四百余名有功人员中,范鸿仙名列第一。为巩固和保卫新政权,范鸿仙亲赴江淮招募壮士组建“铁血军”,亲任总司令,力主北伐。

二次革命失败,范鸿仙流亡日本,是孙中山忠贞不二的追随者。他带头加入中华革命党,党证号为28号。1914年新春刚到,又传来消息,袁世凯于1月10日,强令解散国会;孙中山闻讯大怒,决定再次讨袁,召集范鸿仙等多次商讨。决定了回国讨袁事宜,由范鸿仙主持上海的讨袁。

可是由于他的保镖钟明贵已被收买。9月20日深夜,四名凶手潜入卧室,使范鸿仙身中七刀一枪,皆中要害,当即殒命。准备起义的二百多名武装人员,全部惨遭杀戮,一时血流成河。遇害时,他年仅32岁。

孙中山闻讯,对战友的遗属允诺说:“鸿仙身后事,就是我党事,他日革命成功,一定为鸿仙举行国葬。”1936年根据中山先生遗愿,隆重国葬范鸿仙于南京中山陵东侧。       张亚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