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运动 深入中国中部
皖省首府的辛亥风雷
3上一篇 2011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皖省首府的辛亥风雷

朱玉婷 文
 

一百年前,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带给了中国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这就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各方的革命党人在安徽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英雄史歌。而安庆作为当时的安徽省首府在革命的浪潮中更是首当其冲。

全国革命浪潮暗涌

早在1900年,不少安徽志士便参加了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大通起义,大通地处皖江中段,这次起义虽称不上是反清革命,但也不是一般的温和的社会改良活动,它是企图用暴力手段实现改良目的一次尝试,是介于改革和革命之间的具有一定的革命因素的改良主义行动。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激起不少人的革命热情。

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一批安徽革命党人毅然加入了这两个革命团体。1905年,程家柽、吴谷作为发起人,在东京协助孙中山创办了同盟会。据同盟会成立头三年名册记载,共有会员960人。其中安徽人59人,位列四川、广东、湖南、湖北四省之后,多于其他十几个省。

近代安徽第一次学潮

安徽省内革命活动开展得比较早,发展得比较快。省内革命活动在社会和军内两方面进行,而社会上的活动则要早于军队活动的发生。

1901年,陈独秀东渡日本,和革命党有所接触,翌年回到安庆,组织演说会,从开发民智入手以图存救亡,并将从东京、上海带回来的革命书刊拿出来给人们传看。

事为当局所知,陈独秀二次东渡日本。1903年,他参加了拒俄运动,再次回安庆,在藏书楼发表演说,引发了近代安徽第一次学潮。

1904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了《安徽俗话报》,“表面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的工作”。《安徽俗话报》采用“通行的俗话”,颇受各界读者欢迎。同时,一些革命党志士,如柏文蔚秘密大量散发《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扬州十日记》、《中国魂》等革命宣传品。这些宣传开通了风气,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安庆武备练军学堂也有不少人阅读这些宣传品,接受了革命思想,熊成基读《扬州十日记》时“流泪不止”,遂和柏文蔚等革命者订交,后来成为著名的革命党人。

两次震动全国的起义

1907年至1908年孙中山亲自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在这同一期间,安庆先后爆发了以徐锡麟领导的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徐锡麟、熊成基两位烈士英名远扬。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负责同志所作的报告中,都提到这两位英烈的名字。

这两次起义在江淮大地乃至全国引起强烈震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安庆民谚:“第一年,徐锡麟;第二年,马炮营;三年后,革命成。”说明这两次起义对于加速革命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