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的三次婚姻
2011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张恨水的三次婚姻

 

大作家张恨水一直不愿意谈及自己的爱情,其长孙张纪说:“我爷爷张恨水一生娶过三个妻子,作为张恨水的后人,我们不愿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他更爱哪一个女人,这段历史被我上一代人封存已久缄口不谈,不仅在我家,就是在老家的大家族里也是讳莫如深……”

第一次婚姻是包办

1912年,张父去世后,母亲戴氏带着子女们回到老家安徽潜山,为了拴住儿子的心,戴氏决定给18岁的张恨水找个媳妇。

张恨水本不满母亲包办婚姻,但他不忍拒绝母亲,只能同意。等进入洞房,张恨水才发现,眼前的新娘相貌平平,身材矮胖,与母亲口中的女子大相径庭,他大受屈辱,后来写下了小说《青衫泪》。但为了母亲,他勉强接受了徐大毛。婚后,张恨水的妹妹为大嫂更名徐文淑,并教她读书习字。徐文淑曾产下一女,不幸夭折。

结婚不到半年,张恨水便出外谋事。及至1926年,徐文淑随全家迁居北平时,张恨水已经娶了胡秋霞(第二任妻子),并有了一个女儿。徐文淑没有怨言,和胡秋霞相处融洽。

1927年,徐又生下一子,又不幸夭折。从此,徐文淑认为是自己苦命,基本过着单身生活,而张恨水的孩子们都叫徐“大妈”。

抗战爆发后,张恨水将徐文淑与胡秋霞安顿在安徽老家。1946年,胡秋霞与子女返回北平,徐文淑独自留在潜山照顾婆母,张恨水给她购置了土地、房屋。

1958年10月的一天,徐文淑上街寄信时中风,跌倒在地。不久,她便与世长辞。临终前,她留下遗言,将两枚金戒指分别送给胡秋霞和周南(第三任妻子),以作纪念。

初识第二任妻子

1919年,张恨水到北京后,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生活很是辛苦。当时张已经三十岁,客居北京,举目无亲,内心非常苦闷。一次,他到“贫民习艺所”采访,那里收容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在这里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胡秋霞。

胡秋霞悉心照料张的生活,使他可以安心工作,这之后,张恨水迎来了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张也手把手地教她读书识字,到《春明外史》连载时,胡秋霞已经可以看小说了。

胡秋霞只是粗通文墨,她与张恨水之间缺少张恨水向往的那种才子佳人式的浪漫。1928年,张恨水遇到了一位美国留学归来的才女,二人互生爱慕。但对方提出,如果张想和她结婚,必须先和胡秋霞、徐文淑离婚。张恨水觉得一旦离婚,胡、徐将失去生活的依靠,于是他毅然斩断情丝。

接下来,张恨水遇到了周南。胡秋霞很是愤怒,她闹过,想过离婚,撕碎了以前所有的照片。但在婆母和家人的劝说下,为了三个幼小的儿女,她最终还是妥协了,常常借酒浇愁。

抗战胜利后,张恨水将胡秋霞母子接到北平,刚开始住在张恨水单位的宿舍里。1948年,她生下女儿张正后,为了更好地照顾胡秋霞,张恨水将她接回了家,和周南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次年,张脑溢血,还在哺乳中的胡秋霞与家人轮流照顾丈夫。等张病好一些,她就搬到别处居住。周南病逝后,胡秋霞和张恨水也没有一起生活。晚年的胡秋霞虽然有儿孙相伴,但寂寞依旧,苦酒伴随了她整个后半生。1983年,胡秋霞也告别人间。

为第三任妻子改名

1931年,张恨水与北平春明女中学生周淑云结婚,婚后,他根据《诗经·国风》第一章“周南”二字,为周淑云改名“周南”。

婚后,张恨水教周南读唐诗、学绘画、练书法,不时来段京腔对唱,其乐融融。周南的到来,给张恨水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张恨水享受到了追慕已久的琴瑟相和、红袖添香的家庭温馨。当年,周南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取名张二水。

1935年,张恨水到上海创办《立报》,周南怀抱儿子张全相伴其右。

抗战之初,全家迁居安徽潜山,张恨水只身入川。周南放心不下丈夫,带着儿子,在张堂兄樵野的护送下,千里奔赴重庆与张团聚。一路上,兵荒马乱,枪林弹雨,周南甚至连续两天水米未进。周南千里入蜀寻夫之事,后来被张恨水写进小说《蜀道难》。

在重庆,一家人度过了艰苦的八年生活。周南学会了种菜、养猪。为不影响张恨水写作,天不亮就叫孩子把猪赶上山,天黑后才赶回后院。1959年10月14日,周南因乳腺癌离开人世,年仅四十五岁。

据《新快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