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盐”之下我们为何杯弓蛇影
摇号分座位?
已收了300亿元 , 还要再收多少?
四大芳香四溢的国度
物业,从管理向服务“起飞”
下一篇4 2011年3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谣盐”之下我们为何杯弓蛇影

于乎
 

据国家发改委18日介绍,陕西、江苏、海南等省部分商家因哄抬食盐价格、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被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发改委表示,随着新货源的增加和部分消费者恐慌心理的逐渐消失,加之价格监管和正面宣传引导发挥作用,喧嚣一时的“谣盐”已经平息,“抢盐风波”趋于平静。 (见本报今日3版)

“谣盐”为什么传遍全国呢?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指出,谣言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重要性,这是针对传播谣言以及接收谣言的人而言;第二含糊性,比如缺少权威新闻、不相信新闻以及新闻的简略。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了一个谣言也就无从发生。

具体来看中国的情景,日本核泄漏情况时刻变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完美地满足了“谣盐”的传播路径,一日之间,红遍全国。事实上,从日本地震开始,我们已经接受了无数的小道消息以及很多毫无诚意的传言,从救援到核泄漏,各个环节都充满了想象力,“听说”“据传”成为最流行的词语,这也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在一个谣言化了的故事中,几乎不可能确切地说出根本的事实是什么,或者根本不知道是否有事实根据。”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这其实不是很准确,谣言更容易止于信息全面者。掌握信息多的人往往倾向于不相信谣言,原因在于一个简单规则:如果一件事足够重要,自己就应该知道;对比下来,信息不透明也使得从众心理滋生,下层往往比上层更容易相信谣言,因为他有理由相信自己没有足够权限去接触全面信息。所以,与其说谣言制造了真真假假的信息,不如说谣言传播背后体现了对真实信息的渴望。

话说回来,如何制止谣言?一般而言,谣言最容易在危机时滋生。所有谣言往往都有一个追求事实的核心,也无形中刺痛我们社会中信任缺乏、透明度低等缺失;仅仅单纯要求民众保持淡定理性是不够的。这些天来,如果一般民众认为他们对于核泄漏事态足够了解,或者日本地震规模不那么严重,那么,刚刚几天经历的很多谣言都没有存在空间。从开篇谈到谣言的发生、扩大两大因素来看,事件重要性显然往往不在于我们控制范围之内,然而降低含糊性则是大有可为。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信息准确度以及透明度,谣言的传播效应自然大为压缩,目前环保部已经开始发布主要城市辐射水平监测结果、中盐公司主动回应,这都是个不错的开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