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名士的爱国义举
2011年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清淡名士的爱国义举

 

编者按:在革命历史上,章益、张贻惠、杨石先的名字不应被遗忘。这三个曾担任名校校长的安徽人,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行,直接或间接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和贡献。

章益:力保复旦留上海

人物简介:章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博士、当代爱国民主人士,1901年出生于安徽滁县(今滁州市)的书香门第。1943年,章益接任复旦大学校长。

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

章益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当过官,因而,他从小所受的教育,要求自己胸怀大志,有强烈的进步思想。

1918年,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将毕业时,因参加学生爱国反帝运动被开除。当时,没有毕业文凭不能报考大学,因此,他向上海徐家汇的私立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申述情况,李校长对他的遭遇非常同情,接受了他的报考升学要求。从此,他的一生就与复旦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2年,章益在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24年,他稍有积蓄,又自费留学美国,在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1927年回国,受校长李登辉之聘,担任复旦大学的教育系主任,教务长。1943年,章益教授出任复旦大学第五任校长,直至解放。

上任顶巨大压力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紧要关头,全国人民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复旦大学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满。内外困难重重,给章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既要支持学生爱国的正义斗争,又要保护他们人身安全,必须百倍警惕,千方百计地应对反动派的各种阴谋诡计和残酷镇压。在上海解放前夕,他的处境更加危险,受广大师生保护,使他多次脱险,逃避了国民党特务劫持他去台湾的阴谋。

被国民党列为通缉犯

蒋介石在被迫向台湾撤退前,除了将大陆的许多重要物资,包括金银财宝、珍贵文物等运去台湾外,还命令各大学迁往台湾,据说复旦大学是最早接到国民党教育部迁台命令的。陈立夫还亲自动员章益校长服从迁台的决定。

章益和张志让是至交,张志让是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在大学教授中有很高的威望。章益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张志让。张志让和他做过多次交谈,针对章益的实际思想,晓以利害,反复劝说,促使章益逐渐解除了疑虑,决心顶住各种压力,终于把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完整地留在了上海,同时,章益自己也坚持不去台湾。

在这场和国民党争夺复旦大学的胜利斗争中,章益起了重要的作用。复旦大学最后除一名教务长只身跑往台湾外,全体师生以及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都完好地保留下来,为解放后新复旦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章益自己,一度被国民党列为通缉要犯。   张亚琴

张贻惠:北师大物理第一人

人物简介:张贻惠,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生于安徽省全椒县。1925年,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校长。

安徽首批公费留学日本

张贻惠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为进士,曾做过内阁中书。有兄弟5人,他和其弟张贻侗、张贻志均专攻数学、物理学、化学。后考取安徽留日公费生。这是一些在南京从政的安徽人募集公费承办的,专门选送安徽籍的优秀学生赴日留学,共选送了10人,张贻惠是其中之一。这是安徽省第一批公费留日学生。

到日本后,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习日语,后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习数理,5年后毕业。后又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刚入学一年,国内发生了辛亥革命,他毅然休学回国参加革命。一年后又回京都帝国大学,一直到1914年毕业后回国。

担任北师大校长

回国后,他受聘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讲授物理学、数学、化学等课程。

1924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范源濂因不满当时政府腐败,又因学校经费积欠困难,无法开展正常校务工作,突然辞职离校。第二年,张贻惠被任命为校长,面临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为坚持办学,筹措资金,他四处奔走求助,最后有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赠与科学教席4座,每座附设备费2000元,并补助附属中学1400元,附属小学600元。此外,为广西省代培师资,开办特别班,由广西省政府拨给补助费。由于张贻惠的努力,学校才得以维持,挽救了濒于崩溃的北京师范大学。

为营救李大钊作出努力

1927年,李大钊被捕,举国震惊。中共党组织、工人群众、知识分子和各界进步人士千方百计进行营救。

张贻惠时任师大校长,为营救李大钊作出很多努力。在学校主持召开校务讨论会,议决营救李大钊的办法。4月10日,北京大学等在京9所高校联合推定北大校长余文灿、师大校长张贻惠为代表,前往拜访张学良军团长,陈述九校意见,并向北京政府和奉系首脑递交了一份意见书,要求:“(一)未放学生请速放;(二)认为情节重大之学生,请从轻发落,取宽大主义,不再株连;(三)李大钊系属文人,请交法庭依法审讯;(四)李大钊之妻女,请即释放……”

创建北师大物理系

1924年,张贻惠参与了筹备、规划和创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他对课程的设置、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的选拔和留用、科学知识的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亲自讲授力学、光学、普通物理学和原子构造论(现称原子物理学)等课程,是当时在国内开设原子物理学课程的第一人。

在教学中,他自编讲义,并进行实验,以加强直观性。他还在讲课中介绍国外新建理论,如相对论,为将国外的现代物理知识介绍到国内作出了贡献。

1948年,师大将原物理楼命名为“贻惠楼”,并写成匾额,悬挂在楼内大厅中央,以表示永久的纪念。

张亚琴

杨石先:两次担任南开校长

人物简介:杨石先,安徽怀宁人。1957年1979年两次任南开大学校长。

选择南开作为起步

1918年夏,杨石先告别了祖国赴美留学,当他只差一年读完博士学位时,由于家境变迁,他只好用完成的部分论文通过了硕士学位考试,启程回国。

回国途中,他在船上与清华同学李济相遇。李济介绍他去南开大学。经过一番考虑,选择了待遇虽微薄,而受政府势力影响较小的私立南开大学,作为他潜心追求“教育救国”道路的起步之地。

爱惜每一个学生

杨石先对那些经济拮据的青年,经常给予热心的帮助。一个夜晚,无机化学家申泮文找到杨石先家里:“杨先生,我家不是沦陷区,没有我的助学金,可是家里又没钱供给我。我念不下去了。”杨石先沉思了一下问:“你每月需要多少钱?”“每月有十元就够了。”于是杨石先提笔给他开了张便条,告诉他:“每月到南开办事处从我的月薪里支取吧!”然而,在当时物价飞涨的艰难岁月里,他自己不得不靠典卖衣物补贴家用。

两次担任校长

解放后,杨石先担任了南开大学校委会主席,1957年任校长职务。

到1979年,八十余岁的杨石先重新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为了办好南开大学,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每天从不午休,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南开大学恢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最初阶段,几乎所有出国进修和留学的师生都曾得到过他的直接关怀和帮助。

1981年,他被任命为南开大学名誉校长。           朱玉婷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