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想着从百姓兜里掏钱
“微段子”点亮“微传情”
治假, 还要治产假的“土壤”
史上四大天降异物
“反情人节运动”是不是有点无厘头?
化工厂爆炸谣言面前,民众为何成惊弓之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治假, 还要治产假的“土壤”

张 杨
 

近日,国内媒体竞相报道,国家科技部正式宣布,撤销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连生2005年所获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奖项。这是因为李涉嫌犯有在学术界、知识界里最羞耻、最低级的“抄袭”造假,被收回了获奖证书和奖金,成为我国首例造假被撤销的奖项。

撤销李连生的奖项捍卫了国家科技奖励的严肃性,但同时又引人深思:近几年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术界、知识界抄袭造假现象屡屡发生,而且都是发生在那些令人肃然起敬、望而生威的最高学府、名牌大学?丑角扮演者竟又是那些表象温文尔雅、貌似“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教授级人物?这种思想道德、品质行为,叫我们如何放心地把我们的子孙交给他们“传业、授道、解惑”?如何放心让他们来培育国家未来的人才?

造假者心存侥幸,孤注一掷,是因为有方便他造假的土壤,有蛊惑他去抄袭的环境。请看,早在三年前李的同校六名教授联名举报,为什么则迟迟乏人问津?难道核实材料非要用三年之久吗?问题的根源恰恰就在这里。据有关报道,校方对问题的举报,不是弘扬正气,树立师表,而是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维护造假者,极力劝诫举报者,“不要大惊小怪”,“弄得校领导日夜不得安宁”,声称这涉及到“西安交大的脸面”,甚至还承诺将经费分给举报者。

由此可见,现在的高校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有些学者搞学术研究的目的,不是理论的深化,造诣的提高,而是把“成果”作为进身官场的敲门砖,换取利益的筹码。如果这种急功近利、学风浮躁的氛围不去彻底净化,如果这种面对出现的问题不敢正视,护短避丑的行径不去彻底整治,如果不去大力弘扬正气,彰显师德,那么,抄袭造假的现象,在我们的校园不仅还会发生,而且真正做学术的人还会受到排挤。我们的教育、知识领域,又何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