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年味
客家肉圆香
现在王子不提鞋
上帝没有给它翅膀
下一篇4 2011年1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感悟年味

王能玉
 

我的家乡地处偏远山村,经济基础薄弱。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上小学时,家里每到年底能结余几百元钱,就算得上好年成,也意味着能过上一个宽裕的年。但更多的是紧紧巴巴地过年。

在我的记忆中,即使再穷,父母也会想方设法,叫我们姐妹仨能过上一个快乐年,开心年,不叫邻居家孩子瞧不起。

每到腊月,母亲就早早地为我们做起了新布鞋。从选鞋样、糊鞋壳子、纳鞋底,母亲往往是在忙碌完一天的农活后,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坐在被窝里,佝偻着身体,一针一线纳着鞋底,一直到深夜。母亲的手很巧,她做的布鞋不但合脚,且好看耐穿。七里八村的乡邻都慕名来找她做鞋。母亲大多不会推辞,欣然接下。

大年初一,我们姐妹三个每人都能穿上一双新鞋。当从母亲手中拿到崭新的新鞋时,都会看见她那布满了纳鞋底棉线勒出裂口的粗糙双手,叫我们感到高兴,也感到深深的自责。

过年,除了穿新鞋,农村孩子能吃到的零食也就是家里炒的花生、瓜子,条件稍微好点的家里,会煮糯米、打米糖。

父亲为了我们过年时,也能吃上米糖,解解口馋,往往会从条件宽裕的邻居家借来糯米,煮起糯米,为打米糖忙碌着。我们姐妹仨早早就盼望着。

米糖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且是个纯细活。先是煮米饭,再晒干,剔除碎石等杂物,熬糖稀,再请师傅到家里打糖前后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晒米的过程也要十分精心,晒得不均匀,会影响米糖的制作。为了增加米糖的口感,父亲还请打糖师傅放些黑芝麻在糖稀里,十分香脆可口,堪称美食了。

虽然,那个年代家里过年准备的年货很少,物质生活也很简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样的年,过得幸福,过得快乐。

后来,我们姐妹三个陆续外出求学、工作、成家。小时候的年味也越来越淡了。一年到头,难得能回家和父母团聚几次。过年成了我们做子女唯一表达孝顺的机会,拼命地购置年货,带回老家孝敬他们。而对于父母来说,盼望过年,不再是叫孩子们有好吃的,好穿的机会,却是盼到了有时间和子女团聚,和子女唠嗑。看着子女个个长大成人,有出息,儿孙绕膝,这成了他们过年最大的快乐。

有人说,子女能和父母过上一个团圆年,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也是父母最值得期待的新年心愿。过去,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而我,也是在成家后,父母逐渐老去,才忽然明白了这句话的真实内涵。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加,天下父母希望能和自己孩子一起过年的简单愿望,却已经变成了一种奢望。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