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楹联
蒙城:安徽唯一的楹联之乡
3上一篇 2011年1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蒙城:安徽唯一的楹联之乡

朱玉婷 张亚琴
 

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在安徽也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在被誉为楹联之乡的皖北蒙城县,大街小巷随处就可见悬挂着的楹联。而堪称中国楹联界第一报的《中国楹联报》也诞生于此。     

蒙城有条楹联街

“一座蒙城县 半个战国城”、“贴副对联添喜庆 买瓶烧酒贺新年”……在蒙城不管是历史还是生活,没有什么是不能够用对联这种文化形式来表达的。

走在蒙城县的大街小巷,你很容易就看到四处悬挂张贴的对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敢弹”……很多都是当地的楹联文化爱好者自己书写的。

蒙城县的北大街是一条古老的街巷,一条青石板路两旁沿街的两层小楼聚集着许多小商品经营户。而如今走进这条街,你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悬挂着对联,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楹联报》总编辑卢晓告诉我们,这条街现在被称为“楹联街”,政府统一请楹联作者写好内容,书法家撰写,然后雕刻在木头上,悬挂在商家门前。

“原先这条街是有名的小商品批零集散地。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户不断外迁。政府现在将这条街打造成楹联一条街,将诸如打铁这样的蒙城传统工艺集中于此,这里也成了蒙城的传统文化聚集地。”

安徽唯一的“楹联之乡”

事实上,在蒙城不仅在“楹联一条街上”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楹联文化,蒙城县的各条街巷都有楹联,就连蒙城县的路标都是别具风格的“楹联路牌”。

卢晓说,蒙城的楹联文化氛围很浓,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楹联爱好者,各种征联活动也很多。如今现任《中国楹联报》总编辑的卢晓本人,也正是通过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征联活动正式走上了为楹联工作之路。

二十多年前,刚从大学毕业的卢晓在蒙城县城的一所中学教语文。还在学生时代的卢晓就喜欢诗词歌赋,1990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卢晓在《中国楹联报》上看见一条澳门征联启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卢晓参赛了,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参赛的卢晓就获奖了。而当时的《中国楹联报》主编夏茹冰等人看见获奖得主竟然是蒙城人,于是就找到卢晓邀请他来报社工作。就这样,卢晓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楹联情缘。

“2008年12月25日,中国楹联学会同意命名蒙城县为‘中国楹联之乡’,这也是安徽唯一一个‘楹联之乡’。”蒙城县委县政府还通过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五进活动,来普及楹联文化,把楹联文化当作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国楹联第一报

说起蒙城的楹联文化,有一张报纸就不得不提,这被誉为中国楹联界第一报的就是蒙城的《中国楹联报》。

如今,这张报纸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二十多年前,当年的蒙城县委宣传部长王怀言和县文联主席夏茹冰看到蒙城有许多楹联爱好者都喜欢写,就萌发了办一张报纸的念头,让这些爱好者的作品有一个公开发表的平台。于是,1987年1月《楹联报》在蒙城创刊,当时是不定期出刊。1990年,报纸由中国楹联学会主办,也正式更名为《中国楹联报》,每周一期。

创刊伊始,这张折叠式小报就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各大媒体纷纷撰写报道——全国最小的报纸诞生。20多年来,《中国楹联报》不仅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繁荣、发展,还为中国楹联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新人、精英,与山西太原出版的《对联》杂志合称为楹联界的“一报一刊”,被读者誉为“对苑联坛姊妹花”。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