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官员谈新闻发布会幕后
2011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外交部官员谈新闻发布会幕后

外交部大楼
 

2010年中国的外交大事多、难事多、亮点多。“中国威胁论”、“恃强论”、“责任论”的声音在国际社会盘旋,西方舆论试图用一顶顶“帽子”压住中国外交乃至国家发展的势头。

注定地,2010的太多关键词将被带入2011,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外交之路。而中国外交,也在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中,越发成熟、沉稳、开放、自信。

“不回避问题”是外交部新闻司参赞鲁世巍经常挂在嘴边的。这既显示了中国外交官的风度,同时也是中国外交气度的体现。

今天,我们试图把过去一年中,中国外交面对的种种问题、杂音乃至刺耳的噪音撮其要者铺呈在纸面。哪些困难我们克服了?2011年又将有怎样的新布局?新挑战?新机遇?

【访谈对象】鲁世巍,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外交部新闻司参赞。1989年进入外交部,曾在政策研究室、政策研究司(现政策规划司)、中国驻泰国使馆、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工作,主要从事经济和外交战略问题研究。

1

2010年中国外交:该硬则硬,该软则软

中国外交是变硬了?还是过于软?不同人对中国外交的期待和评价也不尽相同。国际风云变幻,以不变应万变,是中国外交原则和灵活的统一。

问:对于2010年的中国外交,西方媒体的用词是变强硬了,中国网民又觉得中国还是有点 “软”。简单地用软硬当然不足以概括中国外交。您认为什么词适合概括中国对外交往的态度?

鲁世巍: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上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变过,也不会变。讲原则,有时让人感觉“硬”。讲灵活性,有时给人“软”的感觉。

问:具体来说哪些是“原则性”的?

答: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我们坚持原则,没有妥协让步的余地。

国家利益有层次之分,大体上可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有关国家核心利益,如戴秉国国务委员不久前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文章中所说,一是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即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些利益都是不容侵犯和破坏的。对于任何损害和侵犯我国主权、安全、发展核心利益的行径,我们都必须坚决反对,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过去在国家实力较弱的时候,我们在原则问题上都未让步过。现在随着国家实力增强,我们更有能力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但这不能叫“硬”。

问:在强调原则性的同时,也要坚持灵活,对吗?

答:对于国家核心利益之外的问题,如人民币汇率问题,可以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从而体现灵活性。

2

新闻发布会:很多“幕后”工作

每周,外交部新闻司都要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每场发布会看似只有十几分钟,实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凝聚了新闻司众多工作人员长年的努力成果。

问:新闻司记者会通常是如何准备的?“幕后”的工作很多?

答:新闻司作为外交部主管对外新闻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发布中国重要外交活动信息、阐述中国对外政策工作,承担国家重要外事活动有关新闻工作。为新闻发布会做具体准备工作的同时,每天都要密切跟踪国际形势、重大外交活动、特别是媒体记者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并认真准备相关材料,供发言人参考。

发言人的回答看似简单,实则要求很高。发言人首先要求准确掌握政策,同时还要求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沉稳的心理素质。

3

回应“中国威胁论”:用数字说话

近些年来,“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充斥国际社会。这些言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意图。中国在识破对方意图的同时,坚定地走发展经济的道路,才是对这些论调的有力回击。

问:关于中国军事威胁论,不少海外媒体和专家都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增强对于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稳定是威胁,并且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超过了所需要的范围。为什么对方会这么认为?

答:“中国军事威胁论”不是现在才有,每当中国武器现代化有进展,或者“两会”提出增加国防开支预算时,都会出现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国土广阔,边界线很长,安全环境复杂,在经济实力增长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军事力量是必要的。据估算,我国2010年军费预算相当于700多亿美元,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而且,中国的国防投入是相对比较低的。近年来,中国国际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4%,而美国超过4%,法国、英国、俄罗斯等都超过2%,世界平均水平为3%。

中国既然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即便将来真正强大了,也不会与别国进行军备竞赛。中国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发展军力是为了自卫,不会对别国构成威胁。

4

西方以“软性”方式遏制中国

问:西方国家要求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也主动提出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双方的责任内涵似乎不太一样。您如何看?

答:西方所谓“中国责任论”实际就是指责中国不负责任,或者说不够负责任。西方要求我们承担的更大国际责任,实际上是超出我国国力和实际承受能力的责任。

比如说,在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上,一些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提出只要人民币大幅升值,全球经济就能实现平衡。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指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要求中国在减排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西方要求我们承担超出实力和承受能力的责任是别有用心的。中国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虽然还不能说已是世界第二大国,但今天的中国实力确已不同以往。对于中国的发展势头,一些西方国家想遏制也遏制不住,如果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的话,受害更大的可能是他们自己。因此,这些国家就企图变换花招,以所谓“责任”为借口,以“软性”而非硬性的方式,遏制中国发展。

5

外交官素质:需要强抗击能力

常人看来,外交官的工作很风光,驻外生活也充满精彩。但是要想成为一名职业外交官,除了各方面的素质都要过硬之外,还要经受住各种软硬考验。

问:在你看来,中国外交官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答:外交人员要求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业务、工作作风和组织纪律等诸多方面。周恩来总理过去曾经说过外交人员是文装解放军,并提出16字,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本人长期以来在工作中形成的感受,首先是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就是要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我到外交部工作已有20多年,特别是驻外工作时,这种感受更深。境外环境很复杂,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以及各种诱惑,因此,必须始终头脑清醒,站稳立场,牢记外交人员代表国家利益的使命。

外交人员要精通自己负责的外交业务,同时对各方面知识也要尽量多学习,因为外交工作涉及的领域很广,不仅要精通某一领域,还要有大局意识、宏观思维,只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外交人员既要会写,也要能说,要善于宣介国情和内外政策。在对外交往中,渊博的知识和全面的素养,也有助于进一步树立中国外交官的良好形象。

随着国家发展,外交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在工作作风上对外交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外交队伍是一支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队伍。外交人员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外事纪律、财务纪律、保密纪律等五大纪律。

据《国际先驱导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